产于贵州瓮福磷矿区震旦纪洋水组磷块岩中,以底栖多细胞藻类为主的生物群,还包括丝状和球状蓝藻化石、细菌化石、大型带刺疑源类、后生动物骨骼化石及尚有争议的海绵动物、动物休眠卵及动物胚胎化石,已描述属种达51个。地质...[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产于贵州瓮福磷矿区震旦纪洋水组磷块岩中,以底栖多细胞藻类为主的生物群,还包括丝状和球状蓝藻化石、细菌化石、大型带刺疑源类、后生动物骨骼化石及尚有争议的海绵动物、动物休眠卵及动物胚胎化石,已描述属种达51个。地质...[继续阅读]
产于中国南方寒武系底部、三叶虫化石出现前,包含多个生物门类的小型带壳化石群。地质学者钱逸等1980年命名。贵州省的小壳生物群首先由地质学者王砚耕、尹恭正(1985)发现和研究。该生物群广泛见于贵州中西部的清镇、织金、普...[继续阅读]
产于贵州台江县革东镇杷榔乡附近中下寒武统凯里组上部的多门类生物群。地质学者赵元龙等1994年命名。经初步研究,该生物群拥有12个大门类120多个属种,其中以三叶虫数量最多,约占属种总数的50%以上。其核心成员由棘皮动物、非...[继续阅读]
生活在早期志留世晚期(距今约4.32亿年)的一种半水生维管束植物。1974年由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凤冈硐卡拉下志留统顶部发现,经地质学者耿宝印(1986)研究,定名黔羽枝。它由匍匐平卧的轴和直立的羽状分枝系统组成。几乎所有的...[继续阅读]
产于贵州兴义顶效及邻区上三叠统竹竿坡组中,以胡氏贵州龙为主的海生爬行动物,并伴生有大量鱼类化石的古脊椎动物群。地质学者赵喜进等1995年命名。海生爬行动物主要为始鳍龙类,包括胡氏贵州龙、兴义欧龙及幻龙属未定种,最近...[继续阅读]
产于贵州关岭县新铺乡及邻区上三叠统瓦窑组中,以富含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为特征,包含菊石、双壳类、腕足类、牙形石、鱼类及陆生植物的多门类生物群。该生物群中的菊石、双壳类、海百合等早在20世纪20年就已发现,并经乐森...[继续阅读]
产于贵州的盘县石脑盆地石脑组中上部,以哺乳动物为主,伴生有爬行类、腹足类及陆生植物的多门类生物群。该生物群由地质学者毛志中等(1978)发现,经苗德岁(1982)研究:哺乳动物有嵴齿鼠、鹿属(Lophiomeryx)的两种;L.shinaoensis,L.gracilis;雷...[继续阅读]
中国南方中晚更新世沉积中含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犀、最后鬣狗、水鹿、苏门羚等哺乳动物化石群。该动物群在贵州分布广泛,已在30多个洞穴中发现,以贵州的黔西观音洞和桐梓岩灰洞出土的哺乳动物群为代表。观音洞...[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