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著。用英文撰写,1933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张隆溪译成中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1927年写成的一篇博士论文《悲剧的喜感》扩充而成的专著,是朱光潜早期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在本书第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朱光潜著。用英文撰写,1933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张隆溪译成中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1927年写成的一篇博士论文《悲剧的喜感》扩充而成的专著,是朱光潜早期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在本书第一...[继续阅读]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剧作家瓜里尼于1601年为驳斥保守派对他的悲喜混杂剧《牧羊人斐多》的指责而写的美学著作。瓜里尼在这部著作中首先指出,把历来人为地加以对立的悲剧和喜剧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型剧种是符合自然常...[继续阅读]
英国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主要著作有:《艺术》(1913)、《塞尚以后的绘画》(1922)、《十九世纪绘画的里程碑》(1927)、《文明》(1928)、《普鲁斯特》(1929)等。贝尔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总结了自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的经验,并...[继续阅读]
这本是17世纪唯理论者为证明“存在本质”的终极真理而引入哲学体系的一个哲学名词。兰塞姆把这一概念引入文学理论中。兰塞姆的“本体论”概念有两层互有矛盾的意思:一是说诗自身是本体存在,文学作品自成一类,具有本体地位...[继续阅读]
亦译为“文本”,系当代西方文艺学美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接受美学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它的原义有“原文、本文、正文、文本”等含义,接受美学用它指作者创作的结果,即处于自在状态、尚未与读者发生阅读欣赏关系的东西。它只有...[继续阅读]
系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沃尔夫冈·伊泽尔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集中概括了他的“响应美学”理论的精华。它具体是指,文学本文包含的不确定性构成了空白和否定,引导读者去阅读、欣赏、体验文学本文;本文通过...[继续阅读]
德国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歌德的亲和力》(1924)、《德意志悲剧的诞生》(1928)和死后出版的文集《启示》(1970)、《查尔斯·波德莱尔:高度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1973)、《理解布莱希特》(1973)等。本雅明出...[继续阅读]
马克斯·本泽(MaxBense,1910~)联邦德国当代美学家。从事信息论和符号学美学的开拓工作,著有《美学》(1956)、《信息论美学引论》(1969)、《符号学美学》(1971)等。本泽把人的各种物质对象区分为4种类型,即自然物、科技产物、艺术作品...[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