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浙江县报百年史 > 正文

一、茅盾与《新桐乡》
浙江县报百年史

1919年夏,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的沈雁冰(茅盾)和妻子孔德沚,与在南京求 学的沈泽民,还有家乡桐乡县的杨朗垣、曹辛汉、王会悟等,在乌镇植材小学聚会。他们受不 久前发生的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励,一致同意建立一个新团体,讨论后定名为桐乡青年 社。为了宣传该社的政治主张,扩大影响,决定出版不定期刊物,取名为《新乡人》,宗旨是 “提供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道德和地方恶势力”。当时新任植材小学校长徐仲英 为干事主任,沈雁冰为编辑负责人。
《新乡人》于1919年9月1日创刊,16开18页铅印。沈雁冰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诚实》 一文,第2期他又撰发文章题为《骄傲》,抨击社会时弊,还发表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读书》的 通论,宣扬新的读书观,认为青年人读书求学问,就是要“去谋人类的共同幸福”。“新文艺” 专栏刊登文学作品,沈泽民曾发表《呆子》及《阿文和她的姐姐》。该刊的科普文章,则向读者 传播科学知识。为了提倡新文学,所以刊登的稿件全部用白话文撰写,受到青年读者的欢 迎。为了扩大发行量,刊物的定价较低,每份铜元5枚,在桐乡县城和濮院镇,以及嘉兴新塍 镇等地均设立特约代售处。低廉的定价不够成本,经沈雁冰提议,《新乡人》在封面、封里和 封底开辟广告栏,经营广告业务。当时该刊的广告价格是“登半页者,价洋2元;登1/4页, 价1元;登4行地位者,价半元”。来稿一经采用,不付现金,赠送刊物以作稿费。
1922年初,《新桐乡》创刊。桐乡青年社在吸收了一批新社员后,于嘉兴南湖烟雨楼举 行一次集会,会上决定将《新乡人》改名《新桐乡》,并由沈雁冰、金仲华等分工负责上海、杭州 和嘉兴等地稿件的征集工作。会上决定扩大杂志的发行,使之远及沪、杭、苏等地。当时,沈 雁冰、沈泽民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王会悟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社内的革命倾向 日益明显;而社员及撰稿人中一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再向刊物投 稿;几个经济较宽裕的社员,因政见分歧,不愿再负担经费;沈雁冰、沈泽民投身革命后,担任 了党内工作,也很少有精力再顾及《新桐乡》的发展。最后,《新桐乡》在1924年停刊。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