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窑起源于汉代,宋代时得到迅速发展,已发现的窑址有柳家湾、湖田窑等。清代兰浦《景德镇陶录》卷五中说:“景德镇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景德镇窑起源于汉代,宋代时得到迅速发展,已发现的窑址有柳家湾、湖田窑等。清代兰浦《景德镇陶录》卷五中说:“景德镇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继续阅读]
钧窑瓷器的艺术首先体现在紫红釉斑迹上。一般来说,钧釉之中含有少量的铜,经高温烧制后,铜元素呈现红色,因而便出现紫红色斑迹(图三三三、图三三四、图三三五)。然而铜红的出现开始并非是有意为之,而是随着钧窑的发展,官钧窑...[继续阅读]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十分丰富,不仅种类繁多,就是在一个种类中,又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罐类,就有大罐(图三三七、图三三八)、八棱大罐、鼓式盖罐、塔式盖罐、小罐等;如瓶类,就有梅瓶(图三三九)、玉壶春瓶、梅瓶、戟耳瓶、兽耳瓶...[继续阅读]
如果说在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作为祭祀供器尚属初创或者说其工艺仍欠成熟的话,那么作为颜色釉的蓝釉和红釉的出现,则表明当时以瓷器作为祭祀供器已经进入成熟和强调规格的阶段。蓝釉和红釉原本被称作“祭红”、“祭蓝”...[继续阅读]
卵白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所产的白釉印花瓷。卵白釉呈现失透状,色调白而略微泛青,犹如鹅卵的色调,因而被称为“卵白釉”。卵白釉含钙量低,但钾和钠的成分增多,故黏度大,烧成范围较宽。早期的器物由于釉中含铁量稍高,色调微闪...[继续阅读]
永乐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其鲜明的青花呈色和奇妙的造型乃至丰富多变的装饰,在历史上就引人注目。明谢肇淛《五杂俎》中说:“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余见御用一茶盏,乃画‘轻罗小...[继续阅读]
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对明代宣德和成化时期的斗彩瓷器进行了深入的评析。从艺术的角度讲,宣德斗彩来源于西藏的唐卡和建筑装饰。由于宣德帝重视藏传佛教,并且密切同西藏上层贵族的关系,以满足自己对于“重礼兴教”的精神追...[继续阅读]
(一)制作工艺。正德青花瓷器早期承成化、弘治旧制,器物胎质细密,胎薄体轻;中期以后,胎体粗松而厚重,嘉靖时期那种器大粗笨的现象,此时已见端倪。在具体制作上,青花瓷器的修胎日渐不轨,器物往往有变形现象,琢器的接痕越来越明...[继续阅读]
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特色,得益于回青料的出现。从记载中可知,回青本是来源于国外的一种优质青料,它不仅可以使青花色泽浓艳,而且有一种蓝中泛紫的奇效,故而可以焕发出迷人的神采;但是其也有缺点,这就是易于挥发而漂浮,显得色...[继续阅读]
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的形成有两个渠道:一个宋元以来发展的红绿彩,另一个则是宣成斗彩。金元时期的红绿彩,就曾被人说成是五彩;然而由于彩饰单调之故,因而难以成立。进入明代以后,红绿彩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彩饰表现形式丰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