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这句话放在史树青的读书生涯上一点都不夸张。史树青一生都勤于读书,手不释卷。青少年时代大量阅读古代典籍,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在辅仁大学师从陈垣先生读研究生时,陈先生告诉他,要从事鉴定文物这一行...[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读书破万卷”,这句话放在史树青的读书生涯上一点都不夸张。史树青一生都勤于读书,手不释卷。青少年时代大量阅读古代典籍,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在辅仁大学师从陈垣先生读研究生时,陈先生告诉他,要从事鉴定文物这一行...[继续阅读]
史树青先生是中国文博界一位了不起的文献学者和目录学家。他经常说,文博从业人员不懂文献学、目录学不行,要根据工作需要学习相关的古文献,即使不能精通,“至少要读提要”。著名玉器鉴定家杨伯达先生曾高度评价史先生在文...[继续阅读]
史树青的博闻强记在熟人中是出了名的,老朋友都把他称为活的“资料库”,事无巨细都爱找他答疑解惑。梁天俊先生是史树青的老邻居、老校友,他回忆说,2007年8月,他参加的老年书法班要学隶书,其中有一课是临摹汉代的《曹全碑》...[继续阅读]
史树青的考证功夫之深在业内是有名的,当年郭沫若先生在文章中曾特别称赞过。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也称赞史树青“记忆力好极了,是个活辞典”。以下记录的几件小事,形象地诠释了“活辞典”这个称呼的由来。2002年的一天,保定...[继续阅读]
史树青旧学功底极深,古体诗词也是信手拈来,才思敏捷。来访的客人常有请他写字题诗的,他都是当场作诗,毫无迟滞。他为甘肃丝绸之路文物展题诗云:“昔过丝绸路,驼铃几度闻。今唱渭城曲,出关有故人。燕市春天树,河西日暮云。水...[继续阅读]
史树青先生一生热爱文物事业,只要是到外地出差,抵埠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考察当地的文物市场。他常说:“沙里觅金,人弃我取,这才是收藏的最大乐趣所在。”史树青认为,鉴定文物最需要注意的有三点:一是文物要和文献相结合;二是传...[继续阅读]
史树青在长期的书画鉴定工作中,提出了“书画征史”的观点,他认为,鉴定任何一件文物,都应该以“历史价值第一,艺术价值第二”为原则,将实物紧密结合文献和史料,不主张那种以“纯艺术价值”为标准的鉴定观点。他说,书画鉴定这...[继续阅读]
“见物见人”,这4个字是史树青对文物鉴定工作提出的一个观点。他总结半个多世纪的工作经验说,对文物尤其是字画类文物的鉴定一定要追根溯源,“一要言之有物,二要遇物能名,三要见物见人”,弄清楚文物的来历。年表、地图、辞...[继续阅读]
史树青退休后,请他参加各种鉴宝活动,或是上门求教、请他鉴定文物的人络绎不绝。他对民间收藏很支持,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了第一任会长,换届后又任名誉会长。他还曾担纲主编《收藏家》杂志,为中国民间收藏...[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