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胡适之先生逝世后,齐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哀悼胡先生,还刊出一张在齐府饭后所留的照片,我正想写信去向齐先生索一张,以留作纪念,谁知信还没有发出去,而齐老先生突归道山的噩耗又传出来了,这是多么不幸,多么令人伤心的消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记得胡适之先生逝世后,齐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哀悼胡先生,还刊出一张在齐府饭后所留的照片,我正想写信去向齐先生索一张,以留作纪念,谁知信还没有发出去,而齐老先生突归道山的噩耗又传出来了,这是多么不幸,多么令人伤心的消息...[继续阅读]
“我没有特殊的才干,我也没有学得甚么特别方面的高深技能。我一生努力所得的一点成就,完全由于一件简单的事实,就是我对于教育具有信心和兴趣。”以上是张伯苓述说的他自己。他时常喜好引用一位韩国朋友对他的观察和曾说...[继续阅读]
1944年左右,正值抗战时期,我们住在重庆郊外沙坪坝南开中学。那时候我在中央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外语系任教,我的太太在南开中学教英文,我们的女儿在南开小学读书。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高兴地告诉我们:“今天大校长来我们学...[继续阅读]
张伯苓先生这个人许多知名人如拿破仑、张作霖、袁世凯、邓小平等均身材短小。他们的知名度和他们的身躯不成比例。唯张伯苓先生的伟大表里如一。心胸伟大,勋功伟大,他的身躯也伟大。他身高六尺三寸,体重二百五十磅。声如...[继续阅读]
“我们的老校长”,凡是南开同学,听到了这个称谓,都会知道这就是“张伯苓”三字的同义词。南开校史的第一页,是以“严家私塾”字样来写的。校长、教员、管理员,都是张伯苓一个人担任。天津南边,有一块盐碱荒地,芦苇杂草都不...[继续阅读]
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犬马之齿,已过三十。志学以来,十有余年,体素羸弱,不能锐进于学。进无师友之助,退有生事之累,故十年所造,遂如今日而已。然此十年间进步之迹,有可言焉。夫怀旧之感,恒笃于暮年;进取之方,不容于反顾。余年...[继续阅读]
父亲一生留着他的长辫子。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十多年了,父亲依旧每天长袍马褂,梳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走在清华校园里。许多教授的辫子都被学生的剪刀“咔喳”的剪下了,但是父亲的发辫却不曾有任何困扰。他的老友采菊轩...[继续阅读]
父亲的辫子父亲的辫子,是大家所争论不休的。清华园中,有两个人只要一看到背影,就知道他是谁:一个当然是父亲,辫子是他最好的标志。另一个是梁启超,他的两边肩膀,似乎略有高低,也许是曾割去一个肾脏的缘故。每天早晨漱洗完毕...[继续阅读]
案:此篇系梁先生九月二十日在王先生墓前对清华研究院诸生演说辞,吴君其昌及不佞实为之笔记,今录成之。十一月十一日,姚名达。自杀这个事情,在道德上很是问题:依欧洲人的眼光看来,这是怯弱的行为;基督教且认做一种罪恶。在中...[继续阅读]
王静安,讳国维,浙江海宁人,是我的同乡前辈。民国十六年六月二日自沉于北平西郊颐和园的昆明湖。我于五月底前离平返家,临行前我照往年例去辞行,或者他有什么要托办之事,恰为一周。当时情景,至今好像还历历在目。他吸着翠鸟...[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