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年(1664年)正月五日,炎武至山西荣河县游览后土祠,赋诗《后土祠》。后土祠位于荣河县北十里,为汉武帝所立。汉宣帝、元帝、成帝和唐、宋二宗,曾亲幸于此。诗中有云:“雄才应有作,洒翰续《秋风》。”流露了炎武盼望明宗...[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康熙三年(1664年)正月五日,炎武至山西荣河县游览后土祠,赋诗《后土祠》。后土祠位于荣河县北十里,为汉武帝所立。汉宣帝、元帝、成帝和唐、宋二宗,曾亲幸于此。诗中有云:“雄才应有作,洒翰续《秋风》。”流露了炎武盼望明宗...[继续阅读]
康熙四年(1665年)初,炎武自泰安至德州,再抵济南,继而至章丘,在大桑家庄置田地屋宇。是年秋,炎武前往曲阜,再次拜谒孔林。游于阙里,与颜光敏定忘年交。炎武是年五十三岁,光敏二十六岁。光敏为颜回六十七世孙,康熙丁未(1667年)进...[继续阅读]
炎武抵达广平之曲周,又至太原,寓居东郊。朱彝尊前来拜访,遂与之订交。朱彝尊,秀水人,移居于嘉兴梅会里。他天生异禀,读书过目不忘。十七岁即弃绝举子业,潜心于古学。彝尊为糊口而奔走于四方,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罘...[继续阅读]
炎武入北京,遇到同乡沈荃。沈荃为华亭人,顺治壬辰(1652年)进士,授编修。康熙十一年(1672年)典试浙江,充日讲官。后值南书房,晋升礼部右侍郎。沈荃学行高洁,精于书法,康熙帝曾召入内殿谈论古今书法。圣祖作书法时,沈荃每每指陈其...[继续阅读]
康熙七年(1668年)二月,炎武在北京慈仁寺寓所中,忽然听闻山东有案株连于己,于是于十六日离开北京前往山东。于三月二日抵达济南后,方知为姜元衡所诬告。炎武此次所牵连的黄培诗案,案情错综复杂。事情说来话长,还得从炎武姐夫...[继续阅读]
是年(1668年)正月三十日,山东抚院开始审理此案,要求于原籍逮捕炎武。炎武听闻这一惊天大变后,立即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是性命之忧,而且此案株连一大批人,可能会导致“起大狱以祸天下”的严重后果。他决心直面这...[继续阅读]
炎武北上至德州,住谢重辉家。谢重辉字方山,德州人,后累官至刑部郎中,善于作诗。炎武是年在《与颜修来手札》中谈到此事时说:“方山为内院清义公之冢嗣,翩翩文雅,更能熟于古今,少年中鲜其俦匹。”因谢重辉即将入京就荫职,炎...[继续阅读]
炎武至山西静乐,赋诗《静乐》。经孟县抵达太原。炎武为太原知府周令树点定荀悦《汉纪》。在太原与傅山相遇,傅山为炎武诊脉后,认为尚可得子,劝他纳妾以续香火。傅山工于诗文字画,也精于医道,其擅长的妇科对后世影响很大,所...[继续阅读]
是年春,炎武离开山西抵达北京,住外甥徐元文家。元文当时为官国子祭酒,充经筵讲官。从兄孝宏和外甥徐履忱前来看望炎武。顾孝宏字弘之,以选贡授温州泰顺训导。徐履忱为乾学从兄,工于诗词。乙酉国变时,炎武避兵于常熟语濂泾...[继续阅读]
有感于当时一些士子热衷于清廷官禄的举动,炎武赋诗《有叹》二首。其一似讥刺外甥徐乾学,其中有云:“复有金石辞,粲烂垂千古。如何壮士怀,但慕仓中鼠。”其二似讽刺陈芳绩,因炎武《与潘次耕札》中曾有云:“昔有陈亮工者,与吾...[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