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始终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在艺术上要走的路。他初次赴上海,以刀马旦戏《樊江关》等走红,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很清醒地知道,这类戏之所以受观众热捧只是因为“新鲜”,自己的功夫并没有到家。回...[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梅兰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始终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在艺术上要走的路。他初次赴上海,以刀马旦戏《樊江关》等走红,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很清醒地知道,这类戏之所以受观众热捧只是因为“新鲜”,自己的功夫并没有到家。回...[继续阅读]
梅兰芳初次排演时装新戏是在他第一次赴上海演出归来之后,当时他搭班于田际云的翊文社。田际云,艺名“想九宵”,梆子花旦出身。此人颇具革新精神,曾赞助维新变法。早在1905年,他就排演了反映时事的《惠兴女士》。这是当时发...[继续阅读]
从民国四年(1915)开始,梅兰芳搭在俞振庭的双庆社,在文明园、吉祥园演唱,开始了他舞台生活中繁忙的创排新戏的阶段。这一阶段,他排演的戏大致有四类:一是昆曲,如《思凡》等;二是穿老戏服装的新编戏,如《牢狱鸳鸯》;三是时装新...[继续阅读]
在时装新戏方面,梅兰芳自演《孽海波澜》后,又在吉祥园演出了《宦海潮》。剧演彭玉麟处理汉阳总兵郭胜恩奸占友妻,害友溺水的故事。因为情节曲折,这出戏当时很多班社都在演。演得比较出名的是维德坤社(坤社,指全部由女演员...[继续阅读]
1915年,梅兰芳新编演的戏还有《牢狱鸳鸯》和《嫦娥奔月》。《牢狱鸳鸯》是新编的传统题材戏,剧中人穿的是老戏的服装。这出戏是梅兰芳的“智囊团”集体创作的肇始。梅兰芳身边那一批朋友,都是些文学素养深厚的戏剧爱好者...[继续阅读]
齐如山久有编剧的想法,在认识梅兰芳之前,他曾编过话剧,也编过京剧,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排演。由于前几次的失败,他得出一个结论:“大概一个角色想排一出新戏,则该角必须是该班的主角,否则便不易排。一则其他角色不听他的...[继续阅读]
自编演《邓霞姑》成功后,梅兰芳编演时装新戏的兴致更高。接着,在民国五年(1916)又编演了《一缕麻》。题材是吴震修推荐的,来自包天笑所写同名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了封建时代父母包办婚姻所造成的惨剧:林知府将女儿指腹为婚许...[继续阅读]
关于梅兰芳演昆曲,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有这样两段记叙:我先从北京唱开了昆曲,观众看了并不讨厌。每次叫座的成绩,往往超出我的预计之外。舆论上也都用很好的批评来鼓励我。这一来引起了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有两个大学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