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2年(1923年)天津造币厂铸样币。此币的正面图案在钱币学界颇有争议。经查考鲁迅先生的日记,现已确证该币的“十二章图案”,系鲁迅先生会同许寿裳(即季市)、钱稻孙三人共同设计的原拟作为国徽的图案,造币厂却将它铸制在本...[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民国12年(1923年)天津造币厂铸样币。此币的正面图案在钱币学界颇有争议。经查考鲁迅先生的日记,现已确证该币的“十二章图案”,系鲁迅先生会同许寿裳(即季市)、钱稻孙三人共同设计的原拟作为国徽的图案,造币厂却将它铸制在本...[继续阅读]
民国15年(1926年)天津造币厂铸币。币值有二角(图120)、一角(图121)两种。据传该币乃褚玉璞任直隶督军时,系由天津造币厂所铸发的银辅币,它广泛流通于北京和天津地区。该币正面点圈内为嘉禾围绕面值,外圈有“中华民国十五年”及...[继续阅读]
1650-1660年之间铸造。该币正面上端镌“漳州军饷”四字,下铸“国姓大木”花押。郭沫若先生认为郑成功曾受南明皇赐姓朱,故谓“国姓”,郑成功的号是“大木”,连在一起即“国姓大木”四字。然而对于此币的结论颇有争议。该币背...[继续阅读]
1650-1662年之间铸造。该币正面和点通币相同,背面唯“通”字第二笔为一划,故称划通币(图124)。...[继续阅读]
此币出处也颇有争议,但郭沫若先生断言此币上镌之花押乃“谨性”两字,是郑成功之长子郑经(郑经字谨性)签字。因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月,不幸患疾于1662年6月23日去世,郑经继承父业,为发放军饷而于1662年在厦门开铸一批“谨性”...[继续阅读]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铸。该币正面点圈内用汉、满文雕“光绪元宝”四字,外圈上镌“福建省造”,背面有一蟠龙居中,外圈为英文。面值计有一钱四分四厘(图130)、七分二厘(图131)、三分六厘(图132)等三种。...[继续阅读]
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897-1902年)铸造。该币正面点圈内用汉、满文镌“光绪元宝”四字,上雕“福建官局造”,下铸面值,计有库平七钱二分(图133)、一钱四分四厘(图134)、七分二厘(图135)、三分六厘(图136)等四种。背面蟠龙居中,外圈...[继续阅读]
辛亥年(1911年)开铸。武昌辛亥革命爆发,福建同盟会支部领导人刘通、郑祖荫,联络军警界及第十镇统孙道仁等,由二十协统许智率领各军积极响应武昌起义,猛攻旗兵、擒杀官员。清兵败退后,福建便于辛亥年十月二十日宣布独立,成立...[继续阅读]
民国2年(1913年)开铸。该币正面点圈内镌“中华元宝”四字,另有一朵小花居中,并镌有“福建银币厂造”字样,下为面值,计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图138)、七分二厘(图139),两侧有两颗小五角星。它的背面有当时的国旗、党旗和军旗,外圈为英...[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