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麻的原料主要有大麻、苘麻、蕉麻、黄麻、苎麻等。因麻丝墩乃因绩苎麻丝而衍生,所以这里只谈苎麻。苎麻,又称家苎麻、白麻、线麻、拧麻。各地另有别称,湖南称野麻,广西称青麻,台湾称麻仔。因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绩麻的原料主要有大麻、苘麻、蕉麻、黄麻、苎麻等。因麻丝墩乃因绩苎麻丝而衍生,所以这里只谈苎麻。苎麻,又称家苎麻、白麻、线麻、拧麻。各地另有别称,湖南称野麻,广西称青麻,台湾称麻仔。因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继续阅读]
绩麻,也称捻麻、搓麻,就是合股加捻。其目的是将较短的麻纤维捻在一起,以便于纺线。“成绩”一词的本义,就是指绩麻为线这种工艺。绩麻工艺,源自于双手搓制草绳。人类开始搓制草绳,可能在距今10万年前渔猎时代。因为当时捕鱼...[继续阅读]
西方“文化”一词,源于耕种和作物培育的拉丁文“Cultura”。古罗马政论家西塞罗则喜欢用“耕耘智慧”(Culturementis)来表达对“文化”的领悟与理解。(1)以西方“文化”语源本义来看,绩麻,既为耕织之劳作,那么当直逼文化本原,是一...[继续阅读]
纺砖,《辞源》“纺”字下“纺砖”条,释其为“镇定纺车的砖头”,并引唐孔颖达疏《诗经·小雅·斯干》“载弄之瓦”的“瓦”为“纺砖,妇人所用”,以及清王应奎《柳南随笔》二“余见今世纺车之式,下有木一纵一横,往往以砖镇之...[继续阅读]
以上已经谈到,手摇纺车大概出现在商代。由于纺砖绩麻要加捻,又要绕线,工序不能连续,并且拈度也不均匀,生产效率与质量都不理想,于是人们根据纺砖的工作原理制作了单锭手摇式纺车。那时的纺车构造简单,由一个锭、一个绳轮和...[继续阅读]
搓麻瓦,浙江南部一带流行。福建北部等地则称之为瓦筒。妇女捻麻搓线时,以瓦的弧面扣于腿,借其刻纹搓制,可避免直接在腿上搓捻,起到了保护皮肤的作用。搓麻瓦形似民居旧瓦,泥质烧制,色青黑或青灰,长方圆弧状。瓦面上多线刻几...[继续阅读]
麻丝架,在宁海地区被称之为“苎麻架”。苎麻架为浙江宁海地区所独创,木质,结构由架身与提梁构成。架身顶板正中凹陷,用以贮水,架身侧面有抽屉,用以贮灰。从结构功能来看,苎麻架要比麻丝墩完备,它除了同样可以压麻丝之外,不...[继续阅读]
麻丝墩的形制,主要是墩形、坡形(瓮形)、摹物形及综合型。墩形是麻丝墩中最为常见的形制,麻丝墩之得名,盖源于此。墩,墩丘,土堆也。古人肤与其触,心与其通,察其形,观其色,听其栉风沐雨之声,于是就创造了鼓形器。鼓形器中的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