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 列表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共有 213 个词条内容

浮梁古城墙遗址

    位于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为古代城墙遗址。浮梁古城墙始筑于元代至正十九年。城高14.4米,周长69997.5米,浚壕深、宽各13.5米,设东、南、西、北和小南门五门,历史上修缮十余次。清嘉庆八年至十二年(1803—1807)的维修中,将原来的5个城...[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万寿寺遗址

    位于浮梁县蛟潭镇万寿山林场,为古代寺庙遗址。根据记载万寿寺始建于宋嘉祐四年(1059年),发展于元、明,鼎盛于清代,其田地分布于方圆数百里,香火旺盛,声名远扬。万寿寺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前殿、大雄宝殿、厢房等组成。现寺...[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程家堰遗址

    位于浮梁县湘湖镇东安村,是一处始建于明初的水利设施遗址。相传元末明初时期,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将领曾致友路过程家庄,军民们到此饥饿困乏,在私塾先生江永一好心劝说下,村大户程百万慷慨解囊助军。后朱元璋大胜...[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磻溪古商道

    位于浮梁县西湖乡磻溪村附近舍坞岭上,为古道遗址。磻溪村是明清时期浮北地区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为了运销茶叶,村民在舍坞岭上修建石板路,方便与安徽祁门、东至等地交通。该古道由1至1.5米的青石板构成,石板路蜿蜒曲折,车辙深...[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朱克己夫妇墓

    位于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下村组来龙山上。为南宋时期里人朱克己夫妇二人合葬墓,碑上刻有其生平事迹以及克己先生图像,墓前有80平方米的祭拜场,通道用鹅卵石铺成。该墓为明成化十二年重修。朱宏(1130—1210),字元礼,南宋时期沧溪...[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朱韶墓

    位于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下村组后山,为明代里人朱韶墓。整个墓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石刻精细,并记载了朱韶的生平事迹及品德。墓前有20平方米的祭拜场,目前,此墓经维修后保护良好。朱韶(1481—1538年),字菊泉,号毕峰,沧溪人。自幼...[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锦里村古墓

    位于浮梁县兴田乡锦里村,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家族墓葬。由祭拜场、墓碑、墓茔三部分组成,面积约200平方米。墓碑刻“先祖考程公奖念四府君墓”、“先祖妣程公奖念四孺人汪氏墓”,为夫妇合葬墓。在其后方又有一墓,墓碑上篆刻“...[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浮梁旧县衙

    位于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浮梁县历史悠久,县治历经三迁。唐武德四年(621年)经安抚使李大亮奏请析鄱阳东界置新平县,县治设在新定、化鹏二乡之间(今江村沽演一带),改新平镇为昌南镇,4年后撤县入鄱,此为一迁。玄宗开元四年(71...[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瑶里大夫第

    位于浮梁县瑶里镇瑶河西岸,为清代吴朝栋所建造的私宅。吴被清政府敕封为直奉大夫,建造大夫第。大夫第由闾门、院落、正屋组成,木雕、砖雕较为精美。门额特写梁架装饰“大夫第”前门...[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东埠古街

    位于浮梁县瑶里镇东埠村,距高岭矿山4000米。至今仍保存三百米长、三米宽的古街,乾隆时期碑刻一通,明清古民居、商店20余栋,古码头5处。东埠为景德镇高岭土运输码头,明清时期浮梁四大古街之一。东埠古街的繁荣反映了浮梁陶瓷...[继续阅读]

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