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身上层通高1.32米,两侧方柱内雕盝形龛,明间为高浮雕交脚菩萨,头部已被盗凿不存,左手抚膝,身体风化严重。素面舟形身光两侧各雕供养像,紧靠两侧龛柱各雕双手合十立姿供养像,风化严重。右侧梢间内人物风化严重,残存手臂上托...[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塔身上层通高1.32米,两侧方柱内雕盝形龛,明间为高浮雕交脚菩萨,头部已被盗凿不存,左手抚膝,身体风化严重。素面舟形身光两侧各雕供养像,紧靠两侧龛柱各雕双手合十立姿供养像,风化严重。右侧梢间内人物风化严重,残存手臂上托...[继续阅读]
由于塔柱北侧早年坍塌,雕刻在塔柱上层方形帷幕内顶部的莲花图案仅存南侧的部分。尽管残存不多,但依旧展现出北魏莲花图案设计雕刻的艺术特色及应用中的灵活性。12.第1窟中心塔柱上层宝盖内顶部西南隅...[继续阅读]
塔身下层顶部为仿一斗三升拱支撑瓦垄顶,瓦垄下檐为半圆形檐椽。斗拱雕刻为兽形,虽风化严重,但仅存的雕刻形象生动特别,体现了佛教护法思想。13.第1窟中心塔柱西面下层兽形斗拱...[继续阅读]
通高5.39米。塔基立面呈横向长方形,左高右低,风化严重,残存博山炉及两侧供养人像。右侧约三分之一处有纵向裂隙。塔身高3.75米,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高2.46米。龛式部分的下半段为旧作品,风化严重。龛内可见高浮雕坐佛像盘坐轮廓...[继续阅读]
塔柱东面通高约5.4米。由下至上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分上下两层,分别开龛造像。塔身纵贯黏结裂隙的痕迹,左侧为原雕,右侧为黏结石料后的仿品。15.第1窟中心塔柱东面...[继续阅读]
北魏原雕三间式龛,明间置交脚菩萨,两侧明间为弟子像。其中右侧梢间内的立姿弟子手持禅杖担于右肩,形象生动。16.第1窟中心塔柱东面上层盝形龛...[继续阅读]
整齐壮观的方形三角垂饰宝盖与塔身龛式造像构成中心塔柱上层的雄伟姿态。是为1983年修复后的形象。17.第1窟中心塔柱东南侧上层龛像...[继续阅读]
壁面下宽上窄,底边宽约8.7米,顶边宽约7米,上下高约5.5米,呈不规则梯形。壁面分四层雕刻。底层平台正面为跪姿供养者簇拥博山炉; 第2层布置一个大型四柱三间式盝形龛,中央明间高约3米,宽约2.8米,主像交脚菩萨坐狮子座。两侧梢间...[继续阅读]
盝形龛明间内主像乃交脚菩萨,身高3.15米,宝冠高耸,花冠两侧宝缯上翘至头光。菩萨面相轮廓方正丰满,布满小洞,部分小洞残留木楔,右颊残留少量泥皮,是为包泥彩绘遗留。上半身前挺,衣纹剥蚀不清,左肩处有裂隙。胸前隐约可见残存...[继续阅读]
虽风化剥蚀严重,但画面依旧富有立体感。左侧为菩萨头光火焰纹的残存; 右侧为菩萨身光,由内至外分别是化生飞天和火焰纹。雕刻细腻、形象生动。20.第1窟北壁龛主尊背光右侧...[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