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13《吴之瑛先生碑文》(吴贵栋)

生而有建树者,终必有传于世。即或无文字付梓,而民间自有口碑。所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者是也。吴公之瑛,以其四十年躬耕教坛之赫赫功业,深 得学子感戴,邑人景仰,其业在地方教育志,其名在靖远群众心。
先生讳之瑛,字钧,靖远县平堡乡人。生于1925年8月30日,国立西北师 范学院毕业,中共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历任靖远县中学 副教导主任、副校长,靖远县中学(靖远一中前身)校长,靖远师范学校校长兼 党支部书记。为靖远县第二、三、五、七、八、九、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第 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白银市第三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先生出生于靖远县有名的文化之乡,地虽偏僻,而历史沿革绵远,人文传 统源远流长,儒学风气浓厚。先生家族大户,屡代学人,堪称书香门第。先生自 幼聪慧敏达,兼受环境熏染,素有大志,致力于学。童蒙即能口诵《三字经》、《千 字文》等训蒙文字,深得赞赏,其家对先生寄望深重。继而入平堡学堂,转敷文 小学、北湾小学;1939年赴兰州一中学习,毕业后,时局紧张兼家庭条件限制, 遂投考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潜心学习中关心国事,积极投身进步学生运动。 1949年8月毕业,获化学学士学位。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专业人才,尤 为匮乏,高就之地,比比皆是。而先生桑梓情深,立志为家乡教育事业尽心力, 受靖远县中学时任校长刘协之聘,毅然返回故乡,立三尺讲台,展平生抱负。初 为人师,满腔热情,备课也细,授课也趣,诲生也勤,待生也和,孜孜以求者,唯 学生学业之精进。先生所授者,化学知识,语言幽默,重点突出,难点精讲,实验 辅之,讲练结合,随堂消化。授者含英咀华,聆者如沐春风,一时名传教坛,而 “吴化学”之名遂得远播。崭露头角之先生,被委重任,由教员而副教导主任, 而副校长,1958年省委任命其为靖远县中学校长。先生致力学校管理,承先启 后,端正校风,严明纪律,严谨教风,整顿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61 年学校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其后,教书育人之路,虽风雨坎坷,然终不改培 桃育李之夙愿。1971年奉调靖远师范学校,任革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为培 养小学教师不遗余力。科学的春天之1978年,定西地委、行署,任命先生再任 靖远一中校长。举国大势,拨乱反正。先生图谋学校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素质,树形象,重质量,严要求,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学精 英,由县外调入一中,劫后教育,呈勃勃生机。靖远一中复声震陇上,学校质量, 闻名遐迩。而今靖远一中重振省属重点中学雄风,先生功不可没。1984年,先 生退居二线,任学校调研员,主持编写《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简史》、《靖远一 中图书馆史》。1988年光荣退休,历届学生代表自愿组织召开“吴之瑛先生从 事人民教育事业40周年座谈会”,赠“桃李满园”旌旗,以示庆祝。1991年1月 2日,先生与世长辞。
先生为人忠厚善良,谦逊礼让,诚信待人,有长者风。其为学,则学而不厌; 其为师,则诲人不倦;学者楷模,教师典范。爱生如子,一视同仁,呼名唤姓,如 数家珍。先生一生严于律己,克勤克俭,任校长近30年,居斗室一方,一桌一椅 一书架,别无长物;与师生同灶,排队打饭;而学校离家70余里之路,记录着先 生徒步行走之身影,其清廉如是! 先生不慕名,不逐利,政府奖励之荣誉,悉荐 之骨干教师,由此而得政府简拔重用者不乏其人,赤子之情,可见一斑。谓先生 品在芝兰,节同梅竹,不为溢美之辞。人格魅力,影响尤深。德隆望重之先生重 病期间,领导、同事、学生探视者络绎不绝,而皆惊异于先生土房之简陋。生无 华屋,殁传清名,先生长逝之日,闻者千里奔丧,扼腕于道,“一身正气,两袖清 风”旌幡,长砺后人。俯仰无愧天地,于人生足矣。
先生出身师范,献身教育,其志虑之纯正,虽数罹劫难而初衷不改,诚为智 者、仁者、长者。斯人已殁,而生英死灵之气,长存乎寰宇之间,垂范后世。铭曰:


吴公之瑛,贤能并重;正直善良,诚实守信。
春风化雨,百年树人;桃李芬芳,一代教星。
宵衣旰食,堪称典型;廉洁奉公,杏坛闻名。
数罹劫难,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虽终犹生。


甘肃省示范性高中靖远一中校长吴贵栋 敬撰





更多同类【谱牒、碑文、祭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