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约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远古时期,原始先民茹毛饮血,手持简陋的工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原始群居的生活。那时,自然界中常有火,但那是由于电闪雷击、火山爆发等原因燃烧起来的野火。当烈火熊熊、烟雾弥漫的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人类大约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远古时期,原始先民茹毛饮血,手持简陋的工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原始群居的生活。那时,自然界中常有火,但那是由于电闪雷击、火山爆发等原因燃烧起来的野火。当烈火熊熊、烟雾弥漫的时...[继续阅读]
人类发明人工取火以后,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靠火堆的燃烧来照明,直到新石器时代有了房屋建筑后仍是如此。在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房屋内部地面上就有弧形浅坑——火塘;在火塘里生火,可以烧煮食物、照明和取暖。那么,我国到什么...[继续阅读]
商周时期的文献中并没有“灯”字,战国时期才开始用“镫”这个名称。《楚辞·招魂》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那么,最早的灯名称应是“镫”,而它又是从豆名“镫”假借而来的。到了汉代,不少铜灯自铭为“镫”或“锭”。“镫...[继续阅读]
我国古代灯具所采用的燃料,有两大类:一类是燃油,一类是燃蜡,它们都以物质燃烧来产生光亮。最早的灯具是燃油的,蜡烛出现较晚,统称为火焰光源。古代的灯油主要是动物油脂和植物油。战国、秦、汉时期的灯具多燃动物油脂。河...[继续阅读]
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迅速提高。由于铁工具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极大发展,封建经济进一步巩固和繁荣。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了...[继续阅读]
豆形灯,是由于与陶器和青铜器中的“豆”造型基本相似而命名。这种灯可能就是由豆直接演变过来的。战国豆形灯的造型由灯盘、灯柄、灯座三部分构成。灯盘呈浅盘形,盘中立有尖乳状支钉,盘壁或逐渐缓收成底,或垂直使腹壁和底...[继续阅读]
簋是青铜器中的一种盛食器皿,造型多圆腹、侈口、圈足,春秋战国的簋常有盖。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一件簋形灯(图4),造型如带盖簋,盖实为灯盘。高15.2厘米,直径20.6厘米。盖一边以铰链与器口相连,顶上有可折动的短柱,柱端...[继续阅读]
连枝灯的造型犹如在树杆上有规律的分层对生而伸出的枝条,枝头托灯盏;树杆(灯柱)顶端亦置灯盏,下有灯座。1977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五连枝树形铜灯,是战国连枝灯的杰作(彩图1)。灯柱似茂盛的大树,向四面分出枝叉,枝...[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