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许多学者曾经提出关于创作修养的问题,他们的思想观点多集中于文艺创作中“道”与“技”的体现。所谓“道”,金文写作“”,从辵从首,意指道路,与“德”“行”形义近,后引申为人行事依据的规则、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许多学者曾经提出关于创作修养的问题,他们的思想观点多集中于文艺创作中“道”与“技”的体现。所谓“道”,金文写作“”,从辵从首,意指道路,与“德”“行”形义近,后引申为人行事依据的规则、规...[继续阅读]
形神关系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论题,其在艺术构思论、艺术形象论中都有所涉及。苏轼关于艺术创作中形与神的问题的看法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厚底蕴,揭示了文艺创作中感性形式与本质特点的关...[继续阅读]
“味”论诗学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北宋是“味”论诗学的重要发展期,追求“平淡”“古淡”“枯淡”的理想审美风格是其具体体现。该审美风格旨趣的形成,从哲学角度讲,与宋人在相对较高社会地位与优厚物质境遇...[继续阅读]
《庄子·渔夫》中有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1]受老庄深刻影响...[继续阅读]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童心说”,其云:“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继续阅读]
一般而言,文学作品的文集、选集是古代文学传播、实施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晚明时期对苏文阅读的需求空前加大,因此对苏文的整理、编纂、出版等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晚明的几十年中,苏轼的全本、选本大量出...[继续阅读]
地分东西,人分南北。中国由于幅员辽阔,因此东西、南北地域文化差异极大:就人而言,北方人与南方人的体格、气质、性格、思维、生活方式有异;就文化而言,北方儒家文化氛围较浓,南方文化庄禅甚重;就自然风貌而言,北方四季分明...[继续阅读]
(一)自由本真的创作思想苏轼其人的思想精髓即在于一个“真”字,在多年的宦海沉浮中,苏轼不为时势左右,坚持一己的独立思想,造就了自己独立自由的精神特质。苏轼的小品文集中创作于贬谪时期,体现了苏轼被迫放弃政治抱负后的...[继续阅读]
一般而言,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诗、词、文、赋的总结期,人们作诗,不宗唐即祖宋,不师李即法杜。同样,苏轼小品文以其巨大的成就泽被晚明,为晚明一代小品文的创作给予了深刻的启示,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题材贴近生活北宋...[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