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心与峰期眼乍飞,笔游理斗使无碍。昔时曾踏最高巅,至今未了无声债。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诗中画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便生吞...[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心与峰期眼乍飞,笔游理斗使无碍。昔时曾踏最高巅,至今未了无声债。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诗中画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便生吞...[继续阅读]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号板桥。清书画家,能诗文。擅画兰竹,为“扬州八怪”之一。有《板桥全集》。下文以“胸中之竹”、“眼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三者的不同,来说明绘画过程中的特点;而“胸无成竹”说则是对苏轼的“胸...[继续阅读]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继续阅读]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同上...[继续阅读]
齐白石(1863—1957),我国现代书画家、篆刻家。早年为木工,后学书画、篆刻、诗文和书法;中年多次出游南北,五十七岁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六十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融合了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继续阅读]
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之外不可。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古人论画谓“造化入画...[继续阅读]
艺术为人类精神之食粮,即人类精神之营养品。音乐为养耳,绘画为养目,美味为养口。养耳、养目、养口,为养身心也。如有损于身心,是鸦片鸩酒,非艺术也。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即无绘画矣。有万物,无画人,则画无从生;有画...[继续阅读]
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并从它们、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造成一致。例如,自然无疑是使雄性与雌性结合,而不是使雌雄各与同性相配。自然不是借助相同的东西,而是借助对立的东西形成最初的和谐(homonoea)。因为艺术模仿自然,显然也...[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