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方汉奇于1950年3月正式到上海新闻图书馆工作。上海新闻图书馆创办于1949年12月15日。该馆之所以创办,是因为上海解放后,《申报》和《新闻报》两报停办,馆舍和印刷设备交与《解放日报》使用。由于“这两家报纸既不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大学毕业后,方汉奇于1950年3月正式到上海新闻图书馆工作。上海新闻图书馆创办于1949年12月15日。该馆之所以创办,是因为上海解放后,《申报》和《新闻报》两报停办,馆舍和印刷设备交与《解放日报》使用。由于“这两家报纸既不是...[继续阅读]
1950年3月1日,方汉奇从香港探亲归来,当天即到上海新闻图书馆报到。该馆设在卢湾区(今黄浦区)思南路71号。思南路以前属于法租界,此路修于1914年,原名马斯南路,为纪念法国音乐家Massenet(1842—1912)而命名。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之...[继续阅读]
在上海新闻图书馆工作期间,方汉奇曾于1951年春奉派参加上海郊区宝山县联合乡孙家村的“土地改革”。回来后不久,他即应邀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兼职讲授新闻史专题,这是方汉奇做大学老师的起点。圣约翰大学是由美国圣公会于...[继续阅读]
方汉奇曾言:有两位先生对我的人生道路有影响。一位是马荫良,一位是罗列。”①我们现在已然知晓马荫良对方汉奇人生道路的影响,那么,罗列是谁?他又如何影响了方汉奇的人生道路呢?这还得从上海新闻图书馆说起。该馆的馆址原...[继续阅读]
1953年8月23日,方汉奇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报到。他在前门火车站下车后,“把四大件行李交给一位临时雇来的拉平板三轮车的老工人”,并讲了“在校内的临时住址,就径自空着手搭公共汽车辗转来到了北大。一个多小时以后,那位既没有...[继续阅读]
1958年6月21日,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整个建制并人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方汉奇换了工作单位。这并不是一件小事,但带学生在外地实习的他,当年却并不知情。“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与人大新闻系合并,主要是当时主持北大新闻系工作的...[继续阅读]
1966年7月7日,方汉奇参加完“四清”运动回校报到的当天,还没有回家看看,就被“革命造反派师生”送进“牛棚”,接受批斗。当年,人大新闻系位于今天人大校内(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西南角的南一楼。这是一所自东到西呈横条...[继续阅读]
“1969年底,经过了文革初期的几番风雨之后,人大被迫停办。全体教工一部分调至外校和外单位,一部分自谋出路,剩下的除一部分老弱病残留守北京外,大部分下放到学校设在江西的“五七干校”。③“五七干校”是“文革”时期依据...[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