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了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年8月,英舰驶至大沽口外,并与直隶总督琦善举行了谈判。英舰北上,引起朝廷恐慌,由此沿海处处设防。这时,“枕河襟海,拱卫京畿”的天津,遂将全境编以保甲,绘图系说,形成了...[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了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年8月,英舰驶至大沽口外,并与直隶总督琦善举行了谈判。英舰北上,引起朝廷恐慌,由此沿海处处设防。这时,“枕河襟海,拱卫京畿”的天津,遂将全境编以保甲,绘图系说,形成了...[继续阅读]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三次进犯天津。负责防守天津的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向清廷报告说:“天津城池,半已残缺,城内民无宿粮,地无井泉,每日水米,均待城外接济。所有富商大贾,百货聚集均在城外,防守甚难。”建议于郡城“附近...[继续阅读]
英租界是天津划定的最早的租界。英租界的规划者是英军工兵上尉戈登(C·G·Gordon)。该图是戈登等人于1860年测绘的天津城厢及最早划定英、法租界图,也是目前发现的第一张用近代测量方法和技术绘制的天津地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开...[继续阅读]
根据1860年(咸丰十年)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随即有了以紫竹林为中心的英、法、美三国租界的设立。为强化天津的国防地位,清王朝于1867年(同治六年)分别在天津城东贾家沽道和海光寺创办了规模宏大...[继续阅读]
天津英、法租界开辟后,发展迅速,二十余年后,已颇具规模。1888年(光绪十四年)在署理津海关道刘含芳的主持下,由旅顺绘事教习、候选县丞陈文琪带领学生,用西法测量,绘制了“天津城至紫竹林图”。图中标示的洋行、银行、保险公...[继续阅读]
自16世纪倭寇骚扰中国海疆以来,“襟带渤海,屏蔽京师”的天津,国防地位日益凸显。鸦片战争期间,英舰北上大沽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三次进攻大沽,两次打到天津,最终造成了北京的陷落。此后,列强动辄以军舰北驶相要挟。...[继续阅读]
大沽口系海河的出海口,即大直沽口的简称,当因元代大直沽而得名。(乾隆)《天津县志》引《畿辅通志》:“海河……南、北运河之会流也。自天津东北三岔口,迄大直沽口,长一百二十里。”历来为天津之门户。大沽口炮台始建于16世...[继续阅读]
继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美三国租界设立之后,德国亦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由驻华公使出面,照会总理衙门,要求在天津设立租界,以扩展商务。直隶总督遂委派天津海关道与德国驻津领事签订了《天津租界合同》,这样,德国便成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