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 列表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共有 47 个词条内容

1.天津市行政区划图

    天津市(简称“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与首都北京及河北省承德市接壤;西与北京及河北省廊坊市为界;南与河北省沧州市毗邻。全市辖区范围:东西宽约117.3公里,南北长约188.8公里,海岸线长133.3公里...[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2.天津市卫星遥感影像图

    该图利用多光谱卫星数据合成,具有直观和彩色效果。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到天津全市的地形、地貌特色,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点:一、天津地区依河傍海,平原河网密布,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自市区穿流而过。狭小的山地,广袤的平...[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3.渤海湾全新世海侵示意图

    经地质学家研究证实,影响到天津城市发展的渤海湾,在晚更新世末期,由于玉木冰期来临,全球气温降低,洋面下降,海洋与陆地多次出现沧桑变化。到了距今两万年左右的古华夏大理冰期,渤海、黄海出现陆化。当时,环渤海区域的山东半...[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4.天津成陆及贝壳堤、牡蛎滩层分布示意图

    经专家研究证实,贝壳堤和牡蛎滩是天津地区五六千年以来环境变迁的遗迹。大致的情况是:以海河为界,南部为贝壳堤平原,北部为牡蛎滩平原。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和对黄河故道的考察,历史上黄河下游曾有过8次大的改道,其间3次移到今...[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5.天津市古遗址分布图

    天津市的古遗址调查始于1953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先在宁河县一带发现了“贝丘”遗址、麋鹿(四不像)角以及先秦时期的遗址。此后,陆续在天津地区发现多处不同时期的古遗址二百多处,最早为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元、...[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6.西汉时期渤海湾西北岸诸水示意图

    汉初,地处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平原上诸河流,如沽水、治水、桃水以及泒河、滱水等,均在这一带单独入海。而虖池河(即滹沱河)、黄河则在东平舒(今河北省大城县)以南入海。尚未形成类似今日独立的海河水系。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7.泉州演变示意图*

    西汉时期是天津平原经济开发初见成效的时期。重要标志之一,便是泉州的置县。城市地理学家认为,城市最容易在水陆交通通道的端点或交叉点处形成。泉州居各河入海之冲,航运极其便利。在这里出现早期的城市聚落并置县,是很自...[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8.汉末天津地区洼淀示意图及汉末海河水系初步形成示意图

    西汉时,华北平原的众水系虽然都是单独入海,但鲍丘水(大致相当于今蓟运河)与隧池河等下游入海的地方,多是“往往迳通”的洼淀地区。204年(东汉建安九年),曹操率军攻讨经常骚扰北边的乌桓。但“患军粮难至”,于是便根据谋臣的...[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9.魏晋漂榆邑遗址及水系环境示意图

    漂榆邑原是汉代建立的滨海小镇。东汉末年,三条人工运渠的开凿,促使漂榆邑在魏晋时期发展成为当时泒河尾闾地区航运枢纽的海口港。“漂榆邑”最早见于《水经》卷九“淇水”:“清河又东经漂榆邑故城南,俗称‘角飞城’。”清...[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0.隋代永济渠的开凿及海河水系形成示意图

    隋代,今海河水系因大运河的开凿,经历了一个再形成的过程。其中关键性的工程是永济渠的开凿。隋代大运河,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大致呈“人”字形。南达余杭(今杭州),北通涿郡(今北京),全长两千五百多公里。流经河北、河南、安徽...[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