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 列表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共有 102 个词条内容

一、红树林的定义及生态特征

    (一)红树林的定义红树林(Mangrove)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图1)。图1红树林生长区域示意图由于涨潮时,红树植物被海水部分或全部淹没,退潮时红树林完全露出水面,所以红树林也被人们形...[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二、红树林的功能

    (1)红树林是海岸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初级生产力来源,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红树林具有三高特性,即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凋落物是红树林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部分,为区内海洋...[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三、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简介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部,东起新州河口,西至深圳湾公园,南达滩涂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广深高速公路,沿海岸线长约9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5′,北纬22°32′,总面积367.64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羽须鳃沙蚕

    分类地位沙蚕目沙蚕科形态特征口前叶前缘触手之间具纵沟。眼2对,后对眼常被围口节遮盖。围口节触须4对,最长者后伸可达8~9刚节。吻口环前缘具1环等距的6个软乳突(有时亦缺失),吻颚环无颚齿和软乳齿。大颚侧齿12个。除前2对疣...[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腺带刺沙蚕

    分类地位沙蚕目沙蚕科形态特征口前叶近圆球形,触手小于触角。2对黑色眼呈倒梯形排列于口前叶后部,豆瓣形的前对眼大于半圆形的后对眼。触须4对,最长触须后伸可达第3~4刚节。吻颚环各区具颚齿。前2对疣足单叶型,背腹须细指...[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胶管虫

    分类地位缨鳃虫目缨鳃虫科形态特征体略呈圆筒形,前端粗,后端较细。头部退化,口周围有羽状鳃丝形成的鳃冠,整个鳃冠形态为漏斗状。身体体节形状相似,只有前端第一节形成襟状突起。沟不太明显,疣足亦极退化,只残留了刚毛束。...[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红树蚬

    分类地位帘蛤目蚬科形态特征外形酷似马蹄。壳顶突出向前倾,壳皮厚,生长纹较粗糙。壳表大致呈黄绿色,但壳表颜色会随栖息环境有所改变。贝壳内珍珠光泽呈紫色。铰合部较发达。左壳具3枚主齿,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主齿3枚,前后...[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紫游螺

    分类地位原始腹足目蜒螺科形态特征贝壳近半圆形。螺旋部狭小,蜷缩于体螺层后方,与壳口内唇外缘相近。体螺层膨圆。壳面黑褐色或黄褐色,布有黄色或棕色波状花纹。壳口半圆形,内唇极度扩张,表面红棕色,光滑,内缘中部稍凹,有多...[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斑肋滨螺

    分类地位中腹足目滨螺科形态特征圆锥形,壳薄,壳顶高。壳外表密布细螺肋,肋间色带由褐色、白色的色斑交错形成。无脐孔。壳口外唇上缘反转向下,下缘外翻,轴唇狭窄。口盖为角质,褐色。生境习性栖息于河口红树林地区。经常在...[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

黑口滨螺

    分类地位中腹足目滨螺科形态特征壳呈尖锥形,螺旋部呈塔状,体螺层中部膨圆。壳面淡黄色,螺肋宽,与淡褐色斜纵行色带相交呈方格状。壳口梨形,外唇薄,内唇紫黑色。无脐,厣角质。生境红树林、岩礁、滩涂。...[继续阅读]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