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看成一种黑色,而是把它看成能够独立完成绘画的、具有丰富变化的物质。所谓五色,指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实际上都是形容墨色变化的丰富含义。通过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看成一种黑色,而是把它看成能够独立完成绘画的、具有丰富变化的物质。所谓五色,指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实际上都是形容墨色变化的丰富含义。通过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继续阅读]
中国水墨画的运用方法。常见的有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所谓破墨有用浓墨破淡墨,或用淡墨破浓墨,其要求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泼墨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继续阅读]
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继续阅读]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颜师古说:“款,刻也;识,记也。”后世将书、画作品上署名题款的文字,也称“款识”。“款”即印鉴,包括名号章、收藏章和闲章;“识”即标识,特指作者名号、创作时间等。二羊图元赵孟...[继续阅读]
一般乃指书、画、书籍上的题识之辞,内容为标题、品评、考订、记事之类,体裁有散文、诗、词等。画幅上的题款,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惟苏轼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元...[继续阅读]
新石器时代佚名仰韶文化半坡彩绘纵16.5厘米口径39.8厘米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人面鱼纹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此彩陶盆盆沿外卷,沿平分为八份。盆内壁两人面鱼纹与鱼呈对称分布...[继续阅读]
新石器时代佚名彩绘陶画纵37厘米横44厘米1978年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图画在一只橙红色的伊川陶缸上,画中左边一鹳鸟,眼大,喙长,短尾,高脚,通体灰白,非常健美。口衔一尾大鱼。右边一把斧柄向下、斧头向上的石...[继续阅读]
新石器时代佚名彩绘陶画盆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1973年青海大辽县上孙家寨墓地出土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盆外及盆沿以平行带纹、弧线三角形及勾叶圆点纹饰,内壁腹部和口沿的两组带纹之间画以三列相同的舞蹈场...[继续阅读]
新石器时代佚名黑山岩画石壁敲凿纵25厘米横22厘米1972年以来在嘉峪关市西北黑山四道鼓心沟内发现图中动物均画侧面两肢,两耳前后排列,这说明古人已知道从侧面把握动物的形态特征,也是作者对复杂形体的一种简约处理。图中猛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