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 片 > 丑角 > 正文

1.《打城隍》之假判官、假小鬼、假城隍

1.《打城隍》之假判官、假小鬼、假城隍图片(共3张):
1.《打城隍》之假判官、假小鬼、假城隍
说图:戴判官盔,戴红扎髯口,穿红官衣、玉带。一手拿账簿,一手持笔。此戏在外江或可常演,上海久未见有人串演此剧。


戴判官盔,戴红扎髯口,穿红官衣、玉带。


说图:戴小蓬头,穿虎皮坎、蓝布箭衣,一手拿领魂牌,一手拿小锤。此戏非有三个小花脸有实授者而不欲事演。所以而今久不演唱了。


戴小蓬头,穿虎皮坎、蓝布箭衣,一手拿领魂牌,一手拿小锤。


说图:此剧完全是小花面正工,与《打面缸》等同为一路。纯粹插 科打诨,颇堪发噱。戴相貂、丑三髯口,红女蟒,斜背玉带,拿牙笏。


此剧完全是小花面正工,与《打面缸》等同为一路。


说戏:此剧原为《孟姜女》中的一折。故事写秦代百姓雷不殛等三人,为逃避徭役,躲入城隍庙中。官差进庙搜寻,三人假扮城隍、小鬼等泥胎塑像,希图隐匿。最终被官差识破,一起拿获。该剧原本是讽刺秦始皇的虐政,贪官搜刮民财,入地三尺,使得平民百姓无法生活。但是此戏在初创时,只有提纲而无准词。任凭演员即兴发挥,现场抓哏。以致逐渐改变了主题,成了一出丑角插科打诨的玩笑戏。
该剧源于陕西秦腔,清末移植为京剧的开锣戏,用来活跃剧场气氛。在清末民初的茶园、堂会上经常演出。如图说明:“此戏为小花面正工”,剧团中“非有三个小花脸有实授者而不欲事演”。
1913年,此剧被电影导演张石川看重,由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改编成喜剧电影,由依什尔摄影,片名《打城隍》,别名《三贼案》。剧情改为:三个无赖欠了债主钱,无力偿还,就躲进城隍庙里避债。不巧,债主来庙里求神,这三个人假扮城隍、判官和小鬼,闹出了许多笑话。但是,骗局终被拆穿,三人遭到债主好一阵毒打。
此剧早已绝迹舞台,现只存1929年高亭录制的胶木唱片一面,是名丑金鹤年饰全不管的一段数板。在老唱片中,只数不唱的段子算是硕果仅存的一份,可见当年该戏的炙热。



更多同类【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