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文档 > 中医学 > 正文

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对内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页数: 4 2010-08-01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组Ⅰ)、内脏痛组(组Ⅱ)、电针四白穴组(组Ⅲ)、电针非穴位+内脏痛组(组Ⅳ)、电针四白穴位+内脏痛组(组Ⅴ)。采用腹腔注射乙酸复制内脏痛模型。组Ⅲ、组Ⅳ和组Ⅴ分别电针刺激双侧四白穴及四白穴外侧旁开1 cm处20 min;电针结束后,分别腹腔注射9.0 g/L氯化钠注射液和乙酸。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ucleus of tractus solitarii,NTS)内c-fos表达水平。结果组Ⅰ和组Ⅲ未观察到大鼠的扭体反应;组Ⅱ大鼠出现显著的扭体反应;组Ⅳ和组Ⅴ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低于组Ⅱ(P<0.05,或P<0.01)。组Ⅰ大鼠NTS内c-fos低水平表达;组Ⅱ大鼠NTS内c-fo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组Ⅰ(P<0.01);与组Ⅱ比较,组Ⅲ、组Ⅳ和组Ⅴ大鼠NTS内c-fos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电针四白穴对大鼠内脏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面口部穴位的躯体感觉传入在孤束核对内脏感觉传入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电针四白穴对内脏痛产生镇痛效应的基础。 (共4页)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