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黑龙骨遗传关系的SRAP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页数: 8 2014-07-25
摘要: 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是云贵高原一种传统民族药材,为了确定不同种源的黑龙骨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的11个黑龙骨和4个青蛇藤(P.calophylla(Wight)Falc.)材料首次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40对随机引物组合,对15份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420条清晰可辨的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33条,占79.29%;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40~1.613,平均值为0.840,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GS)为0.391~0.973,平均值为0.718,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非加权配对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聚类分析发现,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的水平上,可将15份供试材料聚为黑龙骨和青蛇藤2大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0的水平上,可将11个黑龙骨样本聚为3个地理类群:云南滇杠柳、贵州黑骨藤和重庆四川黑龙骨,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类群的材料基本能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特点。本研究结果为黑龙骨种质的收集、利用及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