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放射虫生物地理特征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页数: 16 2017-03-20
摘要: 系统了解不同海区沉积放射虫组成的区域特色、气候条件及其与水团和海流的关系是进一步探讨放射虫全球性分布规律与应用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南海、东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菲律宾海以及北太平洋西边界流区等典型区域的代表性海底表层样品,较好地揭示了西北太平洋海区的放射虫生物地理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主要环境控制因素及其与北太平洋环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各海区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可以划分为类群A和类群B两个大的生物地理区系,其中,类群A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区,其放射虫丰度与分异度较高,群落组成以暖水种为主;而类群B主要分布于寒带-亚寒带海区,放射虫丰度与分异度较低,群落组成中冷水种含量较高.此外,类群A可分为A1至A5五个亚类,分别对应于东海、菲律宾海、南海、日本海以及黑潮区,类群B分为B1至B3三个亚类,分别与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和亚北极环流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生物地理区放射虫沉积分布的总体特征表明,温度和盐度是西北太平洋海区沉积放射虫具有纬向性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水体深度是同一海区不同区域放射虫沉积分布存在差异特征的另一影响因素.主要放射虫属种在相邻海区的出现表明不同生物地理区的放射虫组合存在一定的关联,进而依据不同海区放射虫共有属种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划出了五个放射虫特征组合,分别对应着黑潮主流、黑潮-东海分支、黑潮-南海分支、对马暖流以及亲潮水团.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