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纵跳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页数: 7 2019-09-27 08:51
摘要: 目的: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6岁幼儿纵跳动作发展水平,探讨年龄、月龄与纵跳动作发展、身体形态发育的相关性,进一步丰富幼儿动作发展内容研究。方法:选取嘉兴市某幼儿园3~6岁幼儿185名。采用纵跳测试仪测量下蹲跳跳跃高度(CMJ-H)、足底开关测量连续反弹跳跳跃高度(RJ-H)和着地时间(RJ-T),并计算反弹跳指数(RJ-index);测量幼儿身体形态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间的纵跳动作发展和形态参数的差异,对其进行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1)身体形态、CMJ-H和RJ-index逐年增长,RJ-index的增大是由于RJ-H的增加所致;(2)根据与月龄回归直线残差的±1SD将下蹲跳和反弹跳动作的发育类型分为优先群、均衡群和迟缓群,男幼儿和女幼儿中均衡群的人数在50个月龄以后明显增加(P<0.05),男幼儿中的优先群和女幼儿中的迟缓群的人数均明显增加(P<0.05);(3)优先群的RJ-H明显高于均衡群和迟缓群(P<0.05),而RJ-T明显短于均衡群和迟缓群(P<0.05),另外,3组群间形态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6岁幼儿身体形态、纵跳动作发展水平随着年龄和月龄的增长,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跳跃高度的增加是反弹跳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且反弹跳指数与下蹲跳跳跃高度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50个月龄(约4周岁)以后,纵跳动作发展水平开始出现个体差异,优先发展的幼儿具有较高的反弹跳指数值;建议从4周岁开始,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跑跳结合的体育游戏,促进其身体形态发育的同时,提高纵跳动作发展水平。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