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世纪的犹太教经籍*《塔木德》中对当时希伯来文本《圣经》的称谓。按照希伯来文本的编排,《圣经》三部分次序为:《律法书》五卷,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先知书》八卷,即前...[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公元4世纪的犹太教经籍*《塔木德》中对当时希伯来文本《圣经》的称谓。按照希伯来文本的编排,《圣经》三部分次序为:《律法书》五卷,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先知书》八卷,即前...[继续阅读]
道教名词。“治”为五斗米道的传教点。二十四治中,首治为阳平治,由张陵及其子孙担任首领(称都功)。二十四治绝大多数在四川省内。一阳平治,二鹿堂治,三鹤鸣治,四漓沅治,五葛治,六庚除治,七秦中治,八真多治,九昌利...[继续阅读]
耆那教的二十四位祖师。相传其次序为:勒舍波提婆(abhadeva)或阿底那陀(Ᾱdinātha),阿耆达那陀(Azitanātha),桑波伐那陀(Sambhavanātha),阿毗难陀那(Abhinandana),苏摩底那陀(Sumatinātha),巴特摩巴罗波(Padmaprabha),苏巴尔斯伐那陀(Suparvanātha),旃...[继续阅读]
佛教戒律。“犍度”,梵文Skandha的音译,亦译“塞建陀”、“娑犍图”;意译“蕴”或“聚”,分类编集的意思,相当于品或节。一部完整的律,在前一部分分*五篇七聚,详列戒条项目内容,后一部分是关于教团修法仪式的规定以及僧尼衣食...[继续阅读]
相信存在善恶两个互相对立之神而只以善神作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诺斯替教、*摩尼教等均属之。欧洲中世纪有些基督教的异端教派如*鲍格米勒派、*阿尔比派等也具有二元神教倾向。...[继续阅读]
摩尼教的根本教义和世界观。“二宗”即光明与黑暗;“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也即过去、现在和未来。该教认为,在原初没有天地之际,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是相对的二元,各拥有自己的王国。光明的德性是爱、信、忠实、崇高...[继续阅读]
基督教神学*基督论学说之一。*聂斯脱利所倡导。同意正统派所说基督具有神和人两个本性;但不赞成说此二性合成一个统一的位格,而认为二者分别形成神、人两个不同的位格。因此,作为人的耶稣为马利亚所生,后被钉死于十字架;作...[继续阅读]
佛教三论宗的判教学说。“二藏”指声闻藏和菩萨藏,认为三论宗属菩萨藏。“三法轮”,意谓三种佛法:(1)根本法轮,谓佛成道初为菩萨说“一因一果”的《华严经》,为根本之教;(2)枝末法轮,认为佛说“一因一果”的“佛乘”(或称“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