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在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天论》中)的学说,对天人之辩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认为人的命运并不决定于天。在先秦,天是有意志的,天与人是相互沟通的。人们相信,天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刘禹锡在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天论》中)的学说,对天人之辩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认为人的命运并不决定于天。在先秦,天是有意志的,天与人是相互沟通的。人们相信,天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继续阅读]
刘禹锡在论证“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时,进一步揭示“人之能胜天之实”(《天论》上)的问题,即人之所以能胜天的根据和实质。就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而言,人之所以能胜天,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人通过生产活动能...[继续阅读]
刘禹锡在哲学上还提出宇宙万物“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问大钧赋》)的观点,这是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核心。他在《问大钧赋》中指出:“物壮则老,乃唯其常;否终则倾,亦不可长”;“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这就是说,运动不...[继续阅读]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至唐代中期,经传播50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北朝以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逐步形成儒、佛、道三足鼎立的格局。为适应统一王朝的需要,隋代王通《中说》最早提出“三教合一”...[继续阅读]
刘禹锡参与的“永贞革新”运动,是对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场运动旨在革除中唐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好实蹈中”(《答饶州元使君书》)是刘禹锡对亲密战友韩晔的评语,也是他...[继续阅读]
刘禹锡仕途坎坷数十年,但他无论是在朝廷任职,还是在地方官任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绩,得到百姓的称赞。应当说,这与刘禹锡的求实精神和取信于民的施政观是分不开的。《讯氓》是《因论七篇》中的一篇。刘禹锡在《讯氓》中,借...[继续阅读]
“人之道在法制”这一命题,是刘禹锡在《天论》中论证人为什么能胜天的根据。在刘禹锡看来,“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法小驰,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法大驰,则是非易位。赏恒在...[继续阅读]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论》上),而法制的制订和实施都要依靠人来进行。刘禹锡的尚贤思想也是其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刘禹锡主张“右贤尚功”,“贤而尊显”(《天论》上),即尊重贤能,崇尚有功,贤能应当得到尊贵...[继续阅读]
刘禹锡的哲人风范和诗人气质,是以其独特的个性诉求得以展现的。刘禹锡贬谪朗州期间写的《学阮公体三首》,是他遭遇第一次人生挫折时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三首诗表现出贯穿其一生的人生心态,反映了其人生观中百折不挠、自强...[继续阅读]
《何卜赋》是刘禹锡在贬谪朗州后期所写。所谓“何卜”,即何必占卜的意思。刘禹锡用“何卜”作为赋名,表示对自己奉行的政治理想没有任何怀疑,以表达“蹈道心一,俟时志坚”(《何卜赋》)的精神。在文章开头,刘禹锡首先说明对...[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