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 物 > 刘禹锡 > 列表
刘禹锡 共有 56 个词条内容

引言

    史学家一般将唐代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一生经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朝,亲身体验中唐由盛转衰的政治危机,积极参与“永贞革新”,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继续阅读]

刘禹锡

匈奴族后裔

    刘禹锡在71岁临终前几个月,写下一篇800多字的《子刘子自传》,开篇就说自己的先祖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人由此认为刘禹锡是中山人。早在战国时,中山国在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定都。汉高帝始置中山郡,景帝又改为中山国...[继续阅读]

刘禹锡

祖籍洛阳

    所谓“祖籍”,通俗的说法就是指祖宗的籍贯。当然,祖宗很难确定应当从哪一代人算起,但一般指具体所知的相距较远的那一代。刘禹锡《子刘子自传》中说:“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据...[继续阅读]

刘禹锡

生于苏州

    “安史之乱”是自“永嘉之乱”后,对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又一次严重破坏,而江南却不在其中,成为一个相对平静的避风港。中原地区每次动乱,大量人口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中唐时期的吴地,山青水秀,风光...[继续阅读]

刘禹锡

严格的家教

    刘禹锡出身于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这种家庭大多期望后代治举业,入仕途,成就功名。因此,父亲对刘禹锡的家教是比较严格的。儒家经典和诗文辞赋是陪伴刘禹锡成长的教科书。刘禹锡与高门世宦家的纨袴子弟不同,他从...[继续阅读]

刘禹锡

师从皎然、灵澈学诗

    刘禹锡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生活地嘉兴,相距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不远。唐代江浙一带工诗的文人雅士很多。当时,吴兴境内住着皎然、灵澈两位高僧,不仅通晓禅理,而且深谙诗韵。少年刘禹锡有机会去吴兴拜访著名禅师兼诗僧皎然和...[继续阅读]

刘禹锡

“弱冠游咸京”

    安史之乱后,北方避难的大量人口拥入南方,对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当然,江南并非完全是天堂,饥荒时也出现人吃人现象,农民起义时有发生。久居江南的刘禹锡,对这些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有所认识。刘禹锡这样的庶族文...[继续阅读]

刘禹锡

“三登文科”

    德宗朝科场风气清正严明,这对于没有门路的应试举子们是件好事。刘禹锡等一批普通的考生,就直接受益于此。贞元八年(792),由革新派人士陆贽主持贡举,录取23人为进士,皆为天下一世之选,时称“龙虎榜”,其中有25岁的韩愈。陆贽选...[继续阅读]

刘禹锡

入杜佑幕府

    贞元十六年(800)5月,徐泗濠节度使、徐州刺史张建封病死。接着,徐州发生兵变,乱军拥立张建封之子张愔为“留后”。唐朝中叶后,藩镇节度使遇有变故,往往让子侄或亲信代行职务,称为留后,以造成既成事实,再进一步要挟朝廷任命。此...[继续阅读]

刘禹锡

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十七年(801)岁末,惆怅在扬州杜佑幕府中的刘禹锡,终于接到了从京城传来的调补京兆府渭南主簿的调令。关于刘禹锡调补京兆府渭南主簿的经历,《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刘禹锡传》均无记载。但是,根据刘禹锡《自传》所述...[继续阅读]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