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文物收藏 > 列表
文物收藏 共有 533 个词条内容

    盛器,泥质陶。仰韶文化时代就已出现,其形状为大敞口,折沿,斜直腹或深弧腹,平底。龙山文化的盆,腹下部外折凸出,形成两个腹的形状,故又称“双腹盆”。西周以后,盆常与鬲、豆、罐一起,被当作随葬用的明器。二里头文化陶盆...[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器盖

    泥质陶,盖在容器上,用来遮挡尘土。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前期。常见的形状为有一蒜头形捉手,细颈,锅底状盖,盖面饰凹弦纹数周。商代二里岗期陶器盖...[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盛器,为泥质陶。基本造型为敞口,豆盘呈钵形或浅盘形,下附喇叭状高圈足,故又称“高柄豆”。始出现于仰韶文化,豆盘折腹,高圈足上有“十”字形镂孔。龙山文化时期陶豆依然流行,但豆盘很浅,圈足变粗,上有圆形或菱形镂孔。商代...[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陶质容器。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汉代都很流行。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其中前者作为炊具使用,而后者则用作盛储器。新石器时代的罐造型多种多样,基本形制为侈口,折沿,深鼓腹,小平底,有的在肩部或腹部安双耳。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陶质食具,为泥质陶。基本形制为圆形,大敞口,外折沿,浅腹,平底。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器形有敞口浅腹平底盘、侈口浅腹三环足盘、敛口浅腹高圈足盘等。二里头文化早期出土的灰陶盘,口微侈,浅腹,平底,下有三个瓦状足。东北地区夏...[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大型陶质存储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为夹砂陶。形状为大敞口,斜折沿或平折沿,直腹较深,平底、圜底或尖底,器壁较厚,器底尤其厚重。腹饰绳纹,为了坚固器壁,在腹部还饰有若干弦纹或附加堆纹。在河南伊川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常出...[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大型陶质盛储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夹砂陶,形状与缸相似,但多为尖底。商代时期,尊非常流行,形状为大喇叭口,方唇,腹部斜削下收,小平底微内凹,腹饰绳纹和附加堆纹,器壁较厚。因其口部大敞,故又称“大口尊”。商代还出现了...[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盛液体用的陶质容器,为泥质陶。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器形为小口,短直颈或喇叭口长颈,鼓腹,平底,部分腹部有双系。当时还流行一种扁壶,截面为椭圆形,其中一面较平,便于背带,故又称“背壶”。此外,屈家岭文化流行一种高直领扁...[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茧形壶

    陶质容器。小口,折沿,短细颈,因腹部宽而扁圆,形似蚕茧,故名。腹部常饰竖条带纹,其间又夹以云气纹。茧形壶始于西方,春秋中期以后,秦国开始流行。随着秦统一中国,茧形壶也成为秦汉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明器。汉代以后不见。西汉...[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

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的陶质汲水器,也可盛储液体。造型一般为小口,细长颈,瓶身为纺锤形,深鼓腹,腹以下内收,底呈尖锥状,部分腹部两侧有双系。瓶体上部多印有线纹、篮纹、弦纹或附加堆纹。常见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口部主要有直口...[继续阅读]

文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