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液体的陶质容器,为泥质陶。始见于龙山文化时代,直口,平沿,筒形腹,有一环形耳或桥形耳,平底,素面。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最为著名。这种杯侈口,蛋形腹,细高圈足,器壁薄如蛋壳,色黑似漆,在圈足上还镂刻...[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盛液体的陶质容器,为泥质陶。始见于龙山文化时代,直口,平沿,筒形腹,有一环形耳或桥形耳,平底,素面。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最为著名。这种杯侈口,蛋形腹,细高圈足,器壁薄如蛋壳,色黑似漆,在圈足上还镂刻...[继续阅读]
新石器时代的陶质容器,系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器形。质地有红陶、白陶两种。一般在口沿一侧有高高上仰的流,束颈或直颈,下接圆腹,腹下承以袋形三足,颈与腹之间有绳索状曲柄,便于提拿。通常在腹部饰以凸起的绳纹...[继续阅读]
陶质容器,泥质陶。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基本器形类似鬶,但是封顶,顶部一侧有一进水孔,另一侧有高高仰起的管状流,直颈或喇叭形颈,下接三个袋状足,颈、腹之间有扁带状鋬。二里头遗址中仍...[继续阅读]
陶质容器。早期为炊器,形状似鬲,但腹部较浅。始见于新石器龙山时代,器形为敛口,折沿,鼓腹,圜底,下接三个袋状足,部分有两个鸡冠鋬或一个单桥形耳,腹下部与底、足饰以绳纹或篮纹。在二里头晚期文化遗址中,斝已成为一种酒器...[继续阅读]
陶质酒器,泥质陶。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夏、商较为流行。早期器形为喇叭形,侈口,束腰,高身,平底外撇;晚期出现喇叭状高圈足。商代以后,青铜觚非常流行,陶觚多与陶爵一起,被用作随葬的明器,制作比较粗糙。二里头文化陶觚...[继续阅读]
陶质酒器,为泥质陶。始见于夏代二里头遗址。椭圆形敞口,口部两侧向上翘起,束腰,平底,下附三个锥状足,腹部有一上扬的流,与之成90°角,有一扁条形鋬。商代以后,铜爵流行,陶爵的器形模仿铜爵,多用作随葬的明器,制作较粗糙。商代...[继续阅读]
陶质盛器,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浙江马桥文化遗址、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器形为敞口,折沿或平沿,深腹,平底,喇叭状圈足,少数还有环形纽器盖。商周时期,铜簋是重要的青铜礼器,而陶簋则是重要的明器。商代时期,陶...[继续阅读]
烧造陶器的窑炉。中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使用窑来烧造陶器。新石器时代的陶窑有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种,火焰属于升焰式。商周时期,横穴窑消失,竖穴窑继续使用。商代南方出现了龙窑,为平焰式。主要用于烧制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