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继续阅读]
与莲花峰相对的莲包峰又名大佛崖,拉梢寺的主体部分位于莲包峰向南的崖面上。拉梢寺为北周选址修建的一处大型石窟寺,知名关陇。...[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造像者选择莲包峰的下段稍凹进崖面,进行摩崖造像和绘制壁画,可以避免风雨侵蚀。主体造像朝向沟口,礼佛者进入谷内迎面而至的即是庄严的大佛,即可萌生恭敬之情。...[继续阅读]
拉梢寺的主体造像。浅浮雕泥塑于高宽均约60米的崖面上,表面赋彩。公元559年由北周秦州刺史尉迟迥开凿。造像周围绘制壁画,与造像共同构成宏大的禅定成道场面。为目前所见保存规模最大的摩崖石胎泥塑彩绘造像。...[继续阅读]
佛高42.13米,低平肉髻,面形丰圆,躯体丰壮。身穿圆领通肩袈裟,衣纹为凸起泥条,禅定印,左脚掌心上刻一法轮图案。头光呈同心圆形,中间纹样宋代重绘。方形佛座由仰莲及卧狮、卧鹿、立象共七层浮雕组成,构思独特。造像受外来风格...[继续阅读]
佛头光为浅浮雕的同心圆形,彩绘装饰图案,色彩以比较明快的朱红和淡绿及白色为主。最外绘朱红色光带,向内为一周半圆形内外相间的莲花图案,再向内为较宽的波折形光圈,最内层为宝相花图案。根据图案纹样的特点,与榆林窟等西...[继续阅读]
佛低肉髻,素发无纹。圆脸,大眼,大鼻,厚唇。面部泥皮大部脱落,肉髻及发髻用绿彩,面部用白彩涂染,黑色眼珠为镶嵌的表面有铜锈色的倒扣的一器物。脖颈粗短,刻两道阴线。...[继续阅读]
项圈的石胎为两圈,但现存泥皮被分为三圈,当为后代重修时做成,并在泥皮表面浮塑花草等图案作为装饰。...[继续阅读]
此造像左脚脚心内浮雕出一半月形图案,可能表现法轮。佛足迹信仰及佛足心刻法轮等图案始于犍陀罗。...[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