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现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点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石窟点的考古调查似不可能,特别是测绘工作难以完成。为此,经课题组与重庆...[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如前所述,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现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点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石窟点的考古调查似不可能,特别是测绘工作难以完成。为此,经课题组与重庆...[继续阅读]
北山佛湾石窟位于大足城北约1公里处,开凿于佛岩坡西侧半山腰之崖壁上。从城北到石窟区,有两条道路可达。一条沿北山西脚过山王庙至石窟区,为古今通达石窟区之主路,1996年已改建为旅游专用公路。另一条沿北山南麓过望城坡、...[继续阅读]
北山佛湾石窟所在的佛岩坡山脊呈南北走向,至高点海拔545米,由三级陡崖和缓坡叠置而成。坡顶部呈浑圆状,沿山脊向南收敛变窄,止于大足城北(图版Ⅰ:2、图版Ⅰ:3、图版Ⅰ:4、图版Ⅰ:5)。西向隔冲沟与北塔坡相望(图版Ⅰ:6),冲沟切割...[继续阅读]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潘别桐、方云先生的调查,北山佛湾石窟造像所在区内除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崩、坡、残积物外,均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遂宁组(J3S)。岩性为不等厚互层的红色砂岩、泥岩5。...[继续阅读]
北山佛湾石窟造像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为近水平岩层。总体分析,造像区处于一平缓开阔的向斜构造内,向斜轴近NNE,向斜西翼产状为SE1400...[继续阅读]
北山佛湾石窟略呈南北向,沿山崖立壁、顺山势曲折开凿。其顶部岩体多受裂隙切割呈不规则块状。龛窟前地面,现为方形石板铺砌(图版Ⅰ:8、图版Ⅰ:9),未作考古观察2。北山佛湾石窟所在崖面中偏南部位为泥岩缓坡,仅有两小龛造像...[继续阅读]
北山佛湾石窟的编号肇始于1945年。时由杨家骆、顾颉刚、马衡等组成的“大足石刻考察团”在考察北山石窟时,将其编为255号1。1954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第一调查组与大足县文物保管所共同对其调查,重新编号,最大号为290号。...[继续阅读]
据现有遗迹判断,公元12世纪之后,北山佛湾石窟大规模的开凿已基本停滞。在其周围,至今也未发现宋代寺院建筑的遗迹2。元、明两代的状况,因缺乏史料记载,无从考察。至清嘉庆时,佛湾残碑断碣,湮于蔓草荒野中,耸有石磴古道,历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