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是一种无靠背的有足坐具,其历史由来已久。就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而言,凳是汉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因为在汉代并无凳的说法,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无“凳”字。凳最早出现时也并非指的是我们今天垂足而坐的凳子...[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凳是一种无靠背的有足坐具,其历史由来已久。就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而言,凳是汉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因为在汉代并无凳的说法,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无“凳”字。凳最早出现时也并非指的是我们今天垂足而坐的凳子...[继续阅读]
墩是一种伴随着高坐起居方式发展而流行起来的坐具,因使用轻便,因此在西域这一古代中外交流通道上常可见到它的形象。譬如,制作于公元1世纪、出土于阿富汗贝格拉姆的象牙饰板中就刻画了数件藤墩的形象(图5-3-1、图5-3-2、图5...[继续阅读]
敦煌壁画中描绘了众多的筌蹄图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来自《月光王本生全图》《说法图》《五百强盗成佛故事》《佛母摩耶夫人》《现婆罗门身》《四大天王》等壁画,下面对它们做简要描述与分析。北凉莫高窟第275窟北壁壁画《月...[继续阅读]
由以上敦煌壁画中的筌蹄图像来对比北魏至隋唐时期的其他各类艺术作品中的筌蹄形象,可以发现它们的造型与结构存在较多共性。譬如,北魏云冈石窟莲花洞南壁下部释迦牟尼佛龛内右侧浮雕(图5-4-2-1)刻画了帝王问候悉达多太子的佛...[继续阅读]
我国古代文献中涉及筌蹄的,有多种说法,故而至今仍令人莫衷一是。笔者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解释:其一,指手段和工具。出自《庄子·外物》,即“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继续阅读]
由以上众多的筌蹄形象可见,有些筌蹄的装饰与莲花、莲座相关,因为莲花是佛教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但是仅就坐具本体而言,筌蹄多似垂直放置的束腰鼓,其造型渊源与腰鼓颇具关联。由于筌蹄是一种古代称谓,而且敦煌壁画中描绘...[继续阅读]
束腰造型在建筑与家具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这在中外文化史上是由来已久的。譬如,制作于公元1世纪的贵霜王朝象牙饰板(图5-4-5-1、图5-4-5-2)中刻画的两件桌均具有束腰造型,而且在视觉上看来似乎均是藤制的。这些与前述贵霜王朝象牙...[继续阅读]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在那里莲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中的莲花具有神圣的象征性。在佛教艺术中,无论画佛、塑佛,佛座多为莲花造型。为何佛要坐在荷花上? 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佛教认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