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考古文集 > 列表
考古文集 共有 109 个词条内容

山西省辖明长城(节选)

    神池县、朔县辖长城明朝时神池县无行政建置,设神池口巡检司,属朔州。朔县位于山西雁北地区的西南端,其地东接恒山,西近黄河,雁门峙其前,桑干绕其后,军事地位较为重要。特别是朔县南境的禅山、翠屏、紫金诸山,皆山形险峻,危...[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朔州国保省保的部分古建筑(节选)

    朔州古城北齐朔州古城与元末明初朔州城,位于现朔州朔城区,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它雄踞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北连内蒙古,南控雁门、偏关、宁武三关,有通达忻、代、原平诸县之道,古为边陲之要塞,既...[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北魏京畿地区的城市建设

    北魏从天兴元年(398),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平城(今大同),到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北魏王朝以平城为国都共96 年,历经六帝七世,将近一个世纪。道武帝拓跋珪作为北魏的开国皇帝,定都平城后,首件大事...[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朔县赵家口发现战国剑

    1983 年8 月初,我在朔县小平易乡供销社废品收购站的杂铜堆中,发现四段带锈的铜剑残片,照茬口对接出一柄短剑,另一段只缺剑尖部分,共大小两柄剑。1984 年6 月在县农副产品公司废铜收购部的一筐北宋铜钱中,终于获得小剑的剑尖部分...[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山西省朔县出土“宋子”三孔布

    1983 年4 月,在山西省朔县城东北8 公里北旺庄配合中国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基建考古发掘中,于第一施工区第八号汉墓出土一枚面文“宋子”的“三孔”布。布为圆首、圆肩、圆裆、圆足,布首与两足端各有圆形穿孔,所以钱币学家称之...[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平朔出土几面精品战汉铜镜

    山西省朔州市的朔城区和平鲁区(简称平朔),地处古老的大同盆地西南缘,南、西、北三面均有高山环绕,中东部为平川,桑干河从其腹部蜿蜒流去,历来就是中原与塞外的交通要冲。春秋以前,平朔为戎狄所占之地。进入战国时代,三晋之...[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山西朔州出土古印选介

    在山西朔州市区发掘的战国及秦、汉墓中,共出土铜印130 多方。这些古印以其作途可分为官印、私印、成语印、肖形印等;其钮有鼻钮、瓦钮、桥钮、坛钮、龟钮、辟邪钮等;书体有战国古文、秦篆、汉篆、汉缪篆、汉鸟虫篆等。下面...[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西汉雁鱼灯

    在朔县秦汉墓的出土器物中,有一件出自城西照什八庄一号墓的雁鱼灯(编号为ZM1:1),造型生动,工艺考究,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照什八庄一号墓属西汉晚期,雁鱼灯的铸造时间应与墓葬时代相近。雁鱼灯全系铜铸,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两件水禽衔鱼灯

    汉代的铜灯式样繁多,蔚为大观。不过如多枝灯之类,虽然华贵,却还是沿袭着战国时的老样式。汉代新创制的一种灯型是带烟管的灯。此型铜灯早在50 年代初已于长沙五里牌401 号西汉墓中发现过,灯身作鼎形,装两条烟管。鼎形器口置...[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

西汉组合铜灯

    灯是古人对火把的浓缩与升华。灯的最早形式是受食器豆的启迪,从豆转化而成。《尔雅·释器》曰:“瓦豆谓之镫”。郭璞注:“即膏灯也”。豆形似有盖或无盖的高足盘。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第三章曰:“镫锭(灯)之制,上有盘,中...[继续阅读]

考古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