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事官、六部郎中满名,或译作伊齐辖喇哈番。清蒋良骥《东华录》卷八:“理事官,满字称一齐虾喇哈番,汉称郎中,正五品。”《清文献通考》卷七七《职官考》一:顺治十五年,谕吏部:“理事官,满字称为伊齐辖喇哈番,汉字称为郎...[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清)理事官、六部郎中满名,或译作伊齐辖喇哈番。清蒋良骥《东华录》卷八:“理事官,满字称一齐虾喇哈番,汉称郎中,正五品。”《清文献通考》卷七七《职官考》一:顺治十五年,谕吏部:“理事官,满字称为伊齐辖喇哈番,汉字称为郎...[继续阅读]
(清)通政使司右通政满名,为伊齐额尔吉哈福布勒哈番同官异译。参见“伊齐额尔吉哈福布勒哈番(清)”。...[继续阅读]
(清)通政使司右参议满名,为伊齐额尔吉爱什拉喇哈番同官异译。参见“伊齐额尔吉爱什拉喇哈番(清)”。...[继续阅读]
(明清)乡试(省试)中式者,称举人,俗称乙科。齐如山《中国的科名》一二《举人的名称》:“有时称呼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一八《有明进士之重》:“然有明一代,终以进士为重,凡京朝官清要之职,举人皆不...[继续阅读]
(北朝)大司马、大将军合称。掌国之军事。《魏书·官氏志》:“大司马,大将军;右二大。”《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十二月壬戌》:“自大丞相以下,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等官,并增员而授。”胡三省注:“后齐制官多...[继续阅读]
(唐)(1)唐初至高宗永淳元年(682),中宗神龙元年(705)至唐末,以周朝、隋朝之后袭爵者为二王后。(2)高宗永淳元年(682)至中宗神龙元年(705)以周朝、汉朝之后袭爵者为二王后。此制存修废继绝之礼。《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文...[继续阅读]
(唐宋)文人或用以喻指刺史、知州。出自东汉某清河太守对故人冀州刺史苏章之谀词。《后汉书·苏章传》:章字孺文,“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按其奸赃,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有...[继续阅读]
(东汉)司徒、司空合称。宋徐天麟《东汉会要》卷一九《太尉》:“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 (北魏)太尉、司徒合称。《魏书·官氏志》:“二大、二公谘议参军事。”(中华书局点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