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闰七月,诏封真宁县要册湫湫神为“显圣王”,并令工部采石,令翰林学士扈蒙撰文,朝散大夫何翰笔书,在要册湫畔立显圣碑,接着大兴土木,重修庙宇,在湫西北畔建显圣庙,南畔建应祠宇,西畔建浮泽殿,东北畔建圣水...[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闰七月,诏封真宁县要册湫湫神为“显圣王”,并令工部采石,令翰林学士扈蒙撰文,朝散大夫何翰笔书,在要册湫畔立显圣碑,接着大兴土木,重修庙宇,在湫西北畔建显圣庙,南畔建应祠宇,西畔建浮泽殿,东北畔建圣水...[继续阅读]
宁宗嘉泰元年(1201)金颁《赡学养士法》。每名生员给官田60 亩,佃耕,年取租30 石。理宗端平元年(1234)蒙古汗国灭金,今正宁归属于蒙古。度宗咸淳七年(1270)蒙古大汗忽必烈废宁州所领的安定(金大定七年更定安县为安定县)、定平、襄乐...[继续阅读]
顺帝至正(1341—1368)初年重修真宁县治文庙,其大成殿一直存留至今。顺帝至正六年(1346)守枢密院副使张天福征集民夫,重修真宁县治罗川城垣。至正二十五年(1365)元将李思齐兵屯宁州,横征加赋,百姓负担重于邻州1 倍。...[继续阅读]
明初,宁州、真宁一带地荒人稀,晋、陕之民纷纷移入以居。今宫河的王姓、彭姓、曹姓,榆林子的彭姓,寺村塬的赵姓、高姓、袁姓,党家塬的党姓,罗川的杨姓,南住的杨姓之人,皆于洪武初由晋地移入。周家乡房村的刘姓,由泾阳迁入,宫...[继续阅读]
清初,县人巩焴和儿子巩尔磐纂修《真宁县志》(2 册)。今无存。世祖顺治二年(1645)二月,真宁县归属于清。六月十五日,清廷颁发剃发令:各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限10 日男子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杀无赦”。真宁县官吏严逼汉族...[继续阅读]
民国元年(1912)1 月1 日,中华民国成立。甘肃保皇派拒不承认共和,县域仍维持清制。3 月,甘肃布政使赵维熙通电承认共和,县域始改用民国年号,成立临时参议会。是月,奉甘肃省议会令,县域官文通用阳历制,令民众剪除长发辫。5 月,县域...[继续阅读]
1949 年10 月1 日,正宁县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千人大会,并举火把、提灯游行。10 月 15 日至17 日,在县城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县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12 月18 日,甘肃省编制委员会确定正宁县为...[继续阅读]
2007 年2 月,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安全生产监督先进集体”。4 月12 日,应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金螺号”栏目组邀请,县四中部分师生赴北京录制全国“金螺号”风采校园展播活动节目。5 月19 日,甘肃省委书...[继续阅读]
民国21 年(1932)1 月12 日,谢子长、刘志丹率“西北反帝同盟军”移驻三嘉塬后坡锦章、细咀子、南庄子村。由于供给困难,部队在整训、宣传群众的同时,打土豪解决军需问题。当时春节将近,为解决年关供给,各队抽人去打土豪。第二支...[继续阅读]
民国28 年(1939),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预备第三师第七团驻防山河镇。次年,七团调走,由李焕民团接防。该团抓夫拉丁,修筑工事,许多民房被拆毁、财物被抢掠,百姓被肆意关押,迫使家属出钱赎人。每年秋收后都建修碉堡,对服役民工,动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