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泼彩山水画史 > 列表
泼彩山水画史 共有 19 个词条内容

2.10 范保文

    图2-10-1 范保文范保文(1935—2009),江苏宜兴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行知艺术学校,1958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资深教授,国画教研室主任、美术系主任,并担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

3.1 写意精神与泼彩山水

    泼彩虽然是中国画成熟最晚的画法,但是体现了丰富的写意性,故而它的形成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关系紧密。由画史可见,宋元以来,中国画家在自身艺术发展的轨迹中多呈现这样一种规律,即画家早年的作品多偏于严谨工细,即使写意,也...[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

3.2 模糊审美与泼彩山水

    中国传统艺术思维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在宋代走向成熟并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以来的中国艺术思维体现了一系列的模糊性审美的特征,例如,对整体性的强调,主张藏而不露、含蓄迂回,欣赏那些似是而非、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由...[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

3.3 泼墨传统与泼彩山水

    泼彩作为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形式与技法,它与泼墨密切联系,张大千、刘海粟等人的泼彩山水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由于泼彩的难度大于泼墨,最终的视觉效果也难驾驭,故自古以来的中国画家中,作泼墨画者众,作泼彩画者少。实际上,从...[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

3.4 青绿传统与泼彩山水

    在泼彩山水的设色体系中,石青、石绿等色彩的使用频率甚高,是其中显性的色彩,张大千、刘海粟等人的多数作品中均是如此,这与中国画的设色传统以及青绿山水的表现特征关系密切。我国古代的先民们也重视色彩,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

3.5 随心赋彩与泼彩山水

    泼彩山水的形成既与我们在前一节所讨论的在“随类赋彩”观念下形成的青绿传统相关,也与后来逐渐形成的“随心赋彩”密不可分。作为创造性美学的重要部分,色彩的情感效应是无所不在的,它的文化效应也是其他语言不可代替的...[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

3.6 用水传统与泼彩山水

    中国画有时被称为“水墨画”,从命名上看,“水”居第一,“墨”居第二,可见水之重要。西方水彩画不叫“彩水画”可能也出于同样目的,日本把水彩画叫“水绘”也是如此。所以,中国画不应忽视水的运用。中国画“六法”第一要义...[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

3.7 水彩画法与泼彩山水

    与中国画在用水、用色以及视觉效果上最为接近的西方绘画是水彩画,水彩画的某些形式与技巧是比较容易移植到泼彩山水中来的。水彩画是一种特殊画种,其定义至今仍有一定争议。从对其概念——“以水调和颜色绘制图画”的理解...[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

4 泼彩山水对当代绘画演进的意义

    当今画坛,由于艺术观念的开放与更新,山水画家们博采众长,从其他画种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他们不仅可以广泛地从祖国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艺术中借鉴,还能够从西方各国艺术中采纳吸收。如此,在今日不同层次的山水画展上,画家...[继续阅读]

泼彩山水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