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霍岩,来自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街道民航社区。现已退休。退休前在民航社区任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作为一名科普信息员,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传播科学知识,还积极组织科普活动,推广科普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和便利的学习途径。
社区虽小,但是连着千家万户。作为联系群众最广泛的基础单位,社区是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做好社区科普工作,对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民航社区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同时,社区紧紧依托辖区居民组建文化团体,采用“社区牵头、群众参与、资源共享、居民自治”服务模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
2018年11月开始使用“科普中国”应用软件,我就对这个掌上百科全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台内容丰富、科学、权威,涵盖了科教、健康、食品安全、应急科普、社区、生活百科、健康、军事、科技、辟谣等各个模块,应有尽有,不同的类型,满足不同人群的知识需求,绝对是高大上的知识型APP了。自关注“科普中国”,我几乎每天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网站上,每天签到、分享、发布、点赞、乐此不疲。2019年7月19日签到九十天收到了独具特色的蓝牙音乐灯箱,好生在朋友圈、居民群里炫耀了一翻;朋友、居民纷纷点赞。有居民咨询,我就把科普中国签到可以领取现金红包,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他们主动下载,每天签到、分享内容、点赞、赚取积分,提取现金。签到一百八十天,又收获了眼罩,这对于我经常看电脑、手机过度用眼的人来说,太暖心了。
目前在科普中国平台已发布科普信息35147余条。推送科普中国信息已经有近百余条作为精选推送。有的关注人数多达2000余人。荣誉勋章墙奖章731枚。2021年科普中国科普日活动中,社区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更换辖区宣传氛围活动信息被采用,在科普中国平台内蒙古自治区活动人气排行榜位列第六。同时还将开展的科普活动相关信息发给媒体(通辽日报、科尔沁周迅)发表,从而扩大科普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截止7月初,我带动科普中国APP传播量 近45万次。 传播量和经验值在全国领先其他99.9%的科普员。同时,我用行动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亲人,让他们都注册“科普中国”,让“向互联网要答案”的居民获得最靠谱的资源。
我学到了知识,如何把这些知识也让居民、朋友知晓,实现正能量的传播。我总结了四个方面。
1、巧用信息化,科普服务个性化。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是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必要载体。民航社区以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逐步将科普宣传工作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我们将市民学校、科普大学、家长学校、青少年辅导站等相关教育培训知识有机融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常态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使科普活动无处不在。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民航社区以想群众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作为出发点,以疫情防控、医疗保健、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居民最需要、最关心的内容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和讲座活动,引导居民崇尚科学、达到让居民理解科学、让科学走进生活的目的。每年的全国科普日、科协会员日和科技活动周等,社区都会积极参加和开展响应科普活动。
2、开展线上线下科学知识普及。我在工作中,积极面向社区居民、同事及其他社会公众,宣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线上线下科学知识普及活动,积极发展科普信息员,动员大家注册使用“科普中国”,并通过科普信息员认证,积极分享转发科普中国内容,推广“科普中国”品牌。同时为了把管用、适用、易用、爱用的科普信息精准送达社区居民手中,让社区广大居民通过“科普中国”这个平台全面了解有关生产、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社区网格员利用入户登记、收取卫生费、入户宣传等契机。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在入户时,社区居民张大姨是空巢老人,社区会定期看望,大姨看到我就拉着我说,你发的科普知识让我这个老太太学了知识、长了见识、开了眼界,谢谢你。别看大姨年龄大了,你发的科普知识我也会转到我家的群里。太实用了。科普知识和社区居民之间总是有一些距离,仅仅依靠自己传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按照社区网格划分,社区两委班子注册“科普中国”;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党课、学科技,引导广大党员线下注册“科普中国”。
社区建立一支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民航社区把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社区重点工作计划中,把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作为社区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社区中选出一些文化程度高、热心科普事业的社区成员和居民代表组成社区屋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从组织上确保科普工作人员的稳定性。 2019年10月科普E站在民航社区落地,展现着力打通科普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享科普“大餐”,让科学触手可及。成立由社区主任为组长的科普信息化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科普中国”APP的注册和实名认证,科普宣传员队伍建设等工作,力争做到事情育人抓,事事有落实。社区建立一支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管理员分别在微信、朋友圈、QQ等社交群,通过浏览,转发和分享“科普中国”移动端的内容,提升公民素质。社区党支部按照有网络、场所、终端、活动、人员等“五有”的基本要求,把科普中国E站规划建在服务群众较为集中的民生服务大厅。大厅汇聚民政、计划生育、社保、就业等业务相关人员,所服务的对象是社区的不同群体,社区党支部对症下药,将社区具体办公人员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成立科普宣传、政策解读、科普信息服务三支E站队伍,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办理政策业务,一边利用闲暇时间从事科普志愿服务,两不误两促进,充分满足了来往居民各类政策咨询、科普信息下载等方面的服务。从垃圾分类到全民健康、中国科协发布“科学”流言榜等科普知识,进“一家们”(即社区服务大厅)都可以了解了。二是努力形成“大科普”的工作合力。整合科普图书室、家长学校等线下资源,结合E站建设,社区居民进入服务大厅直接通过触摸屏查看科普知识、观看科普视频等相关内容。社区自科普中国E站落地以来,积极结合社区实际,“党建+科普”、“互联网+科普”助力社区各项工作显成效。
3、把握内容、精准推送。居民喜欢看什么,需要看什么,每天在海量信息里仔细甄选。分门别类进行推送。摸清居民的阅读规律,推送出去的信息总能恰如其分破解一部分人的忧心之事。让信息衍生价值,让信息为我所用。
4、做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带头人”。作为一名科普信息员,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带领社区网格员向居民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每天在居民微信群、朋友圈宣传“科普中国”中关于新冠肺炎科普知识,做到辖区居民人人皆知。引导居民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1月,被通辽市科协“科普中国”APP推广应用项目先进个人,6月12日,内蒙古科协在呼伦贝尔市举办全区公民科学素质暨科普信息员培训班。作为优秀科普信息员参加,并作发言交流。6月24日,在内蒙古新闻网有相关报道。同年12月,科普中国信息员年度交流北京学习,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经验分享交流。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3年度连续被科普中国科协授予年度表现突出的科普信息员。2021年5月有幸参加内蒙古科协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举办的科普工作培训会。2024年4月参加内蒙古科协在安徽合肥举办全区科协系统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2年我退休了。依然坚持在科普一线,进街道、进社区---以己所长在社区做科技志愿者,热心科普事业,更多科普知识走进社区。我利用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社交渠道。将“科普中国”APP内的优质内容及时传递给周围群众。针对不同群体选择有针对性的传播内容,例如老年人喜欢健康方面内容、年轻人喜欢科技热点等,及时把科普中国权威的科普内容上传抖音平台;我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如在街道、社区等地讲座和培训班;积极宣传“科普中国”APP,通过积分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更多公众参与科普传播。以自己为例,积极分享个人在科普工作中的经验和收获,鼓励更多人加入科普信息员队伍。我可以用“长期主义”来形容自己热爱科普事业程度。从线上到线下,用脚步打通科普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科学的明天、社会的明天,播种更多希望的种子。
科普中国信息员:霍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