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煮岁月慢煮茶,
入冬必备仪式感当然少不了
——围炉煮茶,
咕嘟咕嘟的热茶饮、
热气腾腾的香板栗、
软糯可口的糖蜜薯、
成双成对的烤柿子,
还有必不可少的花生!
穿越千年,守望古老岁月
花生有着古老的起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据科学家考证,栽培花生起源于42~47万年前的南美洲。在我国,花生的栽培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由西班牙商人携带龙生型小花生(一种栽培花生类型)传入福建。随后的18世纪,美国传教士又携带普通型大花生传入山东。从此,花生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
栽培花生的祖先——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
江苏省花生的过去与现在
花生,也叫长生果,营养价值丰富。花生的果实、花生衣、花生秸秆、花生壳都有着多种功效。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花生又名“落花生”,这个“落”字生动地讲述了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生长习性。
花生的子房在受精后,会发生一场奇妙的“变身记”。子房基部会分化出一条长长的子房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果针”。果针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扎入泥土的怀抱。在那里,它将在黑暗与静谧中,悄无声息地完成从子房到果实的蜕变。
在花生看来,地下是一个安全而稳定的港湾。它可以在那里避开低温、干旱等恶劣环境,保护自己的果实免受伤害。同时,入土的荚果还能更直接地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及营养,为花生的茁壮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科技探索,让好事“花”生
我院科研团队在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专用型品种选育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发集成、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功能分析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并结合产业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支撑我省花生产业创新发展。
01 育种
团队针对省内花生种植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着力选育适宜本区域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特色专用型花生品种,尤其是高食味品质的加工型、鲜食型品种。其中,‘宁泰9922’入选2024年省级主推品种。
02 栽培
团队针对花生生长过程中的覆膜、包衣、肥料、病虫害防控、水分控制、生育期调控、机械化操作等环节开展了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选育宜机化品种以满足农机农艺融合的需求,并创新各类间作、套作栽培模式,综合性提高了花生的生产效益。其中,“花生麦茬夏直播露地垄作高效轻简栽培技术”入选2022-2023年度江苏省种植业主推技术。
03 科技服务
团队还积极参与花生主产区的生产指导工作,每年在省内完成十余场次技术培训活动,利用挂图、视频等多元化方式宣传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参与学生农事体验、科普宣传讲座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经作所特色经济作物遗传育种团队
我院花生学科组建于2008年。十余年来,协同江苏省内相关科研力量,一直致力于支撑江苏省花生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团队针对花生资源创新利用与品种选育、绿色高效等生产关键技术研制、花生耐逆、品质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花生是最平凡的坚果,身价不高,其貌不扬,但没有一处不可用、不能用;花生对环境的要求也不高,一抔土地、适宜的水分和光照,就能大量结果。这像极了我们的科研人员,平凡朴实、吃苦耐劳,但奉献出的科研成果却可以润泽整个产业!
供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
编辑:赵雪
版式设计:朱悦、沈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