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3年青花椒种植面积为2800公顷,产量2085吨,产值6500万元,主产区为百色市那坡县,河池市东兰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宜州区等。青花椒种植已成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重要特色产业,并在大石山区绿化、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生态效益。
自从2018年以来,由广西大学、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桂南综合试验站在那坡县大石山区引进青花椒种植,不断探索青花椒高产种植技术,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调控的技术,促进那坡县青花椒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000公顷,产量1800吨,产值5400多万元。
果枝调控技术是青花椒种植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正处于青花椒果枝调控关键时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椒农参考应用。
一、果枝调控目的
青花椒萌蘖能力强、长势旺、枝梢易徒长,采用主枝回缩修剪技术采收后,在主枝上抽新梢,培养后成为翌年结果枝。由于采果(通常为6月中下旬)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新梢即进入生长旺期,自然生长情况下,枝条生长木质化程度低,花芽分化迟缓,整齐度不一,青花椒产量和品质低。通过采用果枝调控技术以促进青花椒果枝的木质化,提高枝条碳氮比,加速枝条老熟,可为花芽分化提供最佳条件,达到椒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动态平衡,最终保证青花椒的产量和质量。
二、果枝物理调控方法
主要包括拉枝(压枝)、摘心以及其他修剪技术。为控制椒树适宜的结果枝数,剪除多余的穿膛枝(交叉枝)、下垂枝及病弱枝等,减少徒长枝发生,避免与主干结果枝竞争消耗水分、养分,保持青花椒树势的强健。
三、果枝化学调控方法
主要是对新梢(枝条)喷施化学调控药剂(生产上称为“收老”),控制新梢徒长,促进枝梢木质化,让枝条提前进行花芽分化并实现更多结果,该方法简便,运用广泛。
1.收老药剂。
烯效唑:具有控制植物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枝条木质老化,增加抗逆性的作用。相对于多效唑,烯效唑具有活性更高,使用浓度低的优势,且在土壤中残留量低,对土壤和环境较安全友好。
磷酸二氢钾:调控植株碳氮比,促进有机物累积,促进枝条和叶片老熟。
三十烷醇:具有促进生根、发芽、开花、茎叶生长和早熟作用,具有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
此外,在椒园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应同步做好园内蚜虫、半跗线螨、拟轮蚧、红蜘蛛、锈病、斑点落叶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椒树生长健康。
2.收老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一般在青花椒采收后,新梢长20~30厘米长时即可开始喷药控梢,控梢时间在7~10月或更晚,控梢喷药次数依结果枝条长势可进行4~5次。
第一次:在7月底至8月上旬,待新梢长20~30厘米时,采用3%的14-羟芸·烯效唑1500倍液+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沃泰宝氨基酸水溶肥1000倍液进行喷雾。同时,还应根据树体情况补充中微量元素,添加杀菌剂及防治介壳虫、蚜虫的药剂。
第二次:在8月下旬,待新梢长40~60厘米时,采用3%的14-羟芸·烯效唑750倍液+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沃泰宝氨基酸水溶肥1000倍液进行喷雾。还应根据实际补充中微量元素,添加防治蚜虫、跗线螨、桑拟轮蚧、凤蝶、锈病和斑点落叶病等病虫害的药剂。
第三次:在9月中旬,待新梢长80~100厘米时,采用3%的14-羟芸·烯效唑750倍液+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沃泰宝氨基酸水溶肥1000倍液。还应结合田间情况,添加杀菌剂,并对螨类、锈病、斑点落叶病、蚜虫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第四次:在10月上旬,待新梢长110~120厘米时,观察青花椒新梢尖部的收老情况,对于枝梢仍未老化的,再进行一次控梢喷雾,可采用3%的14-羟芸·烯效唑500倍液+磷酸二氢钾200倍液进行喷雾。还应根据实际,喷施防治螨类、锈病、斑点落叶病等病虫害的农药。
以上控梢措施应根据当年气候变化、树势生长、病虫害发生情况,随时调整用药方案及剂量,并轮换用药,才可达到预期效果。喷施收老药时间,可按日期确定(15~20天为一个周期),也可按枝条长度确定。每次喷施的部位也应有所区别,特别是最后一次喷药,应当重点喷施上半部分枝条,轻喷或不喷下半部分。
四、果枝调控效果
在控梢措施得当的情况下,青花椒收老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一般盛产期单株结果枝为50~80条,长1.2~1.5米,节间距3~5厘米,枝条老熟程度达80%以上。
作者 | 广西大学 张平刚 何龙飞
广西那坡县农业农村局 苏厚人
广西绿色食品发展站 范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