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 > 列表 > 正文

#千万IP创科普#今年春节 科学带你吃喝玩乐——东海科普大讲堂第32讲开讲啦
2025-01-20

林海云会长强调了冬季饮食的要点,提倡“饮食控制”和“清淡清补”,建议大家在春节期间也要注意“饮食有度”,避免过度进食。

林永乐会长则从心理层面解读了年夜饭的重要性。他认为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承载着“情绪价值”和“亲情温度”的重要时刻。通过年夜饭,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这对于维护家庭的“心理健康”和和谐和睦至关重要。

当主持人问到如何进行科学地运动时,胡国鹏院长指出控制体重的重要性。他建议大家在吃完饭后半到一小时内不要立即运动,而是可以选择“饭后散步消食”,这样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他还指出青少年儿童应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这不仅有助于身体发育,还能减轻近视风险。成年人则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周进行中等强度300分钟或大强度150分钟的运动。

活动现场,观众们积极参与互动,气氛活跃。活动共吸引200多人到场参与,25.1万人通过“泉州网”“科普中国”平台及“泉州科普”“泉州市科技馆”视频号等观看线上直播。

本次活动由市科协、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华侨大学科协主办,华侨大学体育学院、市营养健康协会、市心理学会、市科技馆、市科普融媒体中心、石狮市博物馆、泉州市日海科技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科普延展

节日欢聚杯觥交错

别忘分餐制度

节日期间,大家免不了团聚喝酒,有句话叫“病从口入”。我国传统的饮食方式是合餐制,认为互相夹菜劝饭更有气氛,但是这样增加了通过消化道或密切接触传播疾病的风险,如幽门螺旋杆菌、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通过私筷传播。使用公筷公勺,按需取走食物,放入自己的餐盘独立用餐,干净卫生,可有效预防经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并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少食生冷食物

假期,自己在家做一桌色香味美的食物,既安全卫生,又融洽了亲情。制作食物时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这是预防食源性疾病最重要的措施。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品、蔬菜的砧板、刀具、盆、盘、碗等器具也要与熟食分开,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尽量少吃或不吃凉菜、生鲜水产,购买的酱卤肉等散装食品和剩菜剩饭最好热透再吃,将不必要的风险拒绝在唇齿之外。

主食粗细搭配 多食豆、薯

主食方面,在精米白面基础上,适当搭配糙米、全麦等全谷物,这种搭配可增加主食的营养物质,丰富主食的风味,也可以交替搭配食用杂豆、薯类等营养丰富的健康食材。杂豆富含赖氨酸,与谷物搭配食用可实现植物蛋白的互补。薯类则富含果胶等物质,与谷物搭配食用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蔬果相伴 膳食平衡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一日三餐不可缺少。在蔬菜的选择上,要尽量保证种类多样和色彩丰富。建议多食用新鲜蔬果,少食腌菜、酱菜等佐餐蔬菜制品及果汁等方便饮品。

购买肉类宜生鲜

充分加工保安全

各种肉类的营养成分不同,建议在选购或食用时区别对待。一般来说,优选脂肪含量低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虾类;其次是脂肪含量较低且脂肪酸组成优于畜类脂肪的禽类;再次是脂肪含量低,铁含量丰富的畜类瘦肉。同时,建议烹调时多蒸、煮、炖,少炸、烤、煎。为保证生鲜畜禽、鱼虾的风味和营养,宜按需购买,即买即食。冷冻肉类、水产类反复解冻易导致营养流失、品质变差,建议在冰箱中以小份包装单独存放,并尽快食用。

饮酒助兴要适量

含糖饮料要少喝

适量饮酒有兴奋精神的作用,使人产生愉悦感。但过量饮酒,特别是长期过量饮酒会给健康带来危害,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的最大饮酒量应分别不超过25克和15克(以酒精量计算)。孕妇、乳母、儿童、青少年和特定职业等人群不适宜饮酒,正在服药和患病的人群应遵医嘱。同时,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烹调少放油盐糖

饮食清淡益健康

在家做菜或外出就餐选择菜品时,应避免高油、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养成饮食清淡的好习惯。烹饪时可使用定量盐勺控制放盐量,尽可能采用少油烹调的方式。同时,在烹调菜肴时应尽量少放糖、不吃或少吃含糖量高的食品。

科学合理搭配

避免饮食“陷阱”

不管是在家吃饭还是在外聚餐,要学会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一定要避免七个常见误区:

餐前饮酒喝饮料,

菜品全是鱼和肉,

满桌佳肴无主食,

烹调油重味道浓,

海鲜肉类不嫌多,

蔬菜菌藻不上席,

饱食之后喝咸汤。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