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笔名之一,是1929年至1931年在《开明》和《时代前》杂志上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撰写外国文学家传记以及写书评时常用的笔名。如载1929年2月10日《开明》第1卷第8号的译作《茶房也是一个人》([波兰]高尔恰克著,故事)、1930年3月中...[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巴金笔名之一,是1929年至1931年在《开明》和《时代前》杂志上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撰写外国文学家传记以及写书评时常用的笔名。如载1929年2月10日《开明》第1卷第8号的译作《茶房也是一个人》([波兰]高尔恰克著,故事)、1930年3月中...[继续阅读]
巴金笔名,1929年1月至4月曾用此名主编《自由月刊》,共出版1卷5期。在《自由月刊》第1卷第1期上发表的译作《她》([法]左拉著,短篇小说)和第1卷第4期上发表的译作《失去的万尼亚》(A.S.Rapport著,短篇小说)均署此名。...[继续阅读]
巴金笔名,首见于1934年3月《中学生》43号上发表的散文《广州》。另外,在1934年4月1日《文学季刊》第1卷第2期上发表的两篇随笔《读书杂记——陆凡的第二部小说》《读书杂记——龚多塞的最后》和在1934年7月1日《文学季刊》第1卷...[继续阅读]
原名“文化生活社”,1934年由吴朗西、郭安仁(丽尼)、伍禅创办于上海。1935年改名为文化生活出版社,由吴朗西、李尧棠(巴金)、陆圣泉(陆蠡)合营,总编辑巴金。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广州、桂林、重庆、成都等地设立分社。主要出版...[继续阅读]
巴金笔名,1934年巴金在《文学季刊》《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历史短篇小说时所经常用的笔名,包括发表在1934年4月1日《文学季刊》第1卷第2期的《罗伯斯庇尔的秘密》(初收1934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版《沉默》,现收《巴金文集》第9卷)、...[继续阅读]
在日本东京神田区,1935年2月巴金从横滨赴东京后居住在这里,直至8月回国。巴金的房间陈设简单,却有一个两层的大壁橱,青年会宿舍附近有许多西文旧书店,嗜书如命的巴金常常去书店买书。巴金在这里的生活很规律,按日去听日语课...[继续阅读]
巴金笔名之一,首见于1927年8月《平等》月刊第1卷第2期上发表的短论《中国无政府主义与组织问题》。另外,1928年6月《平等》月刊第1卷第11期上发表的译作《巴黎公社与克龙士达脱暴动纪念日》也署此名。...[继续阅读]
巴金笔名之一,1934年1月1日在《文学》月刊第2卷第1号上发表《新年试笔》(收《生之忏悔》)时署此名。当时国民党书报检查十分严酷,巴金的作品曾遭非难,为使检查通过,《文学》主编傅东华和友人黄源代取此笔名。...[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