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列表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有 57 个词条内容

侯世武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侯世武是绵竹新年画创作中较杰出的画家之一。侯世武197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以后一直从事绵竹年画的搜集、研究、创新工作,曾任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出版研究会副理事长,中...[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平定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平定也是在绵竹年画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参与了绵竹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临摹了大量绵竹年画精品,使一些清代年画的代表作如《福寿三星》《踩荷童子》《麻雀嫁女...[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竹梅

    在绵竹年画的中青年画家中,刘竹梅应该算是杰出的一位。刘竹梅1956年生于绵竹,自幼爱好绘画,1983~1984年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1985~198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学习。自1980年以来,已经有作品一百余幅在报刊刊登。作...[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光葵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经过长时期的业余和专业美术训练,1992年进入绵竹年画博物馆从事专业年画创作与研究。1993年,在上海虹口区鲁迅纪念馆举办了“绵竹年画艺术研讨会和画展”。2001年,胡光葵经...[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被赋予时代新意

    新年画的创作,打破了旧的传统观念,但打破并不等于放弃。绵竹年画的探索者们,对待传统题材,并不是彻底抛弃,而是采取扬弃的手段,即在整理、保护、抢救的基础上,将传统题材赋予时代的新意。这种新意,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受。...[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有机结合

    新年画创作始终坚持年画喜庆祈福的传统,但又不拘泥于过去千篇一律的“大红大绿”的旧的色彩构成形式。绵竹年画的创作群体在新年画的创作中,一反过去那种用色简单的传统手法,将工笔重彩和水粉画、水彩画等技法巧妙结合,综...[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是年画创作的根基

    绵竹年画清代、民国时期的线版,是年画艺术极其珍贵的文物资料,加强对线版的抢救、保护和研究,即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对于一些珍贵的老版子,应当抓紧复制,同时还应加强对散落于民间的年画老版的搜集...[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对年画后继人才的扶持与培养

    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一个民族的优秀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可以对现代工业文明起一定的补充作用。目前,年画老艺人已为数不多,对于这一珍贵资源,有关部门应加大保护力度,从人力、物力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他们带...[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重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绵竹年画资料

    对于年画发展史的研究,对于年画艺人的研究,对于传统工艺技术的研究,仍然是摆在文化部门面前比较具体的问题。应当趁目前一些年画老艺人还健在,加快建立艺术档案,理清其历史传承的脉络,并和学术界保持密切合作,不断加强学术...[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拓市场,与时俱进

    如何使传统艺术适应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这是民间艺术在现实运用中应当重视的问题。1949年以后,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年画工作者,都开始走上一条探索新年画创作的艰苦之路。他们在实践中或理论上不懈地思考着:如何在技术...[继续阅读]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