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洛阳文物考古 > 列表
洛阳文物考古 共有 101 个词条内容

从木雕山神造像谈民间山神信仰嬗变

    洛阳老子纪念馆馆藏文物众多、品种丰富,最具体特色的要数各类造型各异的木雕造像,共有两大类1000余件,其中山神造像木雕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在这些木雕身上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的民间风俗文化,同时也折射出古人对山神封建信...[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浅谈古代张仙送子崇拜

    【摘要】:张仙送子是我国古代较有代表性的男性生育神。张仙形象的产生与历史人物传说密切相关,如后蜀孟昶与花蕊夫人、蜀地道人张远宵等。在张仙送子崇拜的发展过程中,宫廷、名人的影响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到了后期...[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馆藏木雕地藏菩萨造像及其信仰研究

    地藏,是大乘佛教中的大菩萨。唐玄奘译《地藏十轮经》称他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该经认为他像大地一样,含藏着无量善根种子。在中国佛教中,地藏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被尊为四大菩萨,他...[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从馆藏木雕马王爷造像看民间祭祀信仰

    民间祭祀信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这一文化体系包括信仰、仪式(祭祀)和象征(神像)三个不可分开的体系。从意识形态上分析,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馆藏木雕和合二仙造像的雕刻艺术及其信仰风俗探讨

    我国的木雕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并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无论传统建筑、家具、雕像,还是案头摆设、生活用具。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雕工,生动形象、传神意趣,无不体现出传统木雕的艺术魅力。“...[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从馆藏木雕土地造像看民间土地神信仰习俗

    2012年以来,洛阳民俗博物馆共征集木雕造像千余件,其中土地神木雕造像多达百余件,在征集的各类木雕造像中,数量最为众多。土地神是民间分布最广、信仰最为广泛的“神”之一。其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时期,在历史的...[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馆藏佛教木雕造像浅析

    中国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创作出了众多精美的木雕艺术品。这些作品造型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传神,处处反映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佛教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兴起于印度,公元1世...[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从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木雕关公造像看关公形象的塑成

    在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数尊木雕关公造像。这些木雕关公造像多为民间收藏,为信众敬祭关公、祈福纳祥之用。其形象或坐或立,或读春秋或持大刀,宽袍玉带,面相庄严,浓眉竖立,凤眼半开,神态生动,线条流畅,衣褶婉转,比例均...[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从民俗木雕看民间主要财神信仰形成

    洛阳民俗博物馆从豫西和晋南地区征集到近千件明清木雕人物造像,这批别具民俗特色的木雕造像种类繁多,有罗汉、释迦摩尼、观音、送子观音、关公、赵公明、药王孙思邈、龙王、雷公、山神、土地以及吕洞宾等众多佛、道人物造...[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

洛阳老子纪念馆所藏一尊护法神像浅析

    洛阳老子纪念馆为了开馆和陈列、展览需要,向社会征集收藏了一批木雕造像,其中有一尊道教护法造像,保存较为完好。此像高46厘米,宽20.5厘米,戴盔贯甲,两目圆睁,面部表情稍显夸张,无髭须,颇似英雄少年。右手持械(但已遗失),双手...[继续阅读]

洛阳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