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壁画《得眼林故事》与《飞天》

15.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壁画《得眼林故事》与《飞天》图片(共1张):
15.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壁画《得眼林故事》与《飞天》

15.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壁画《得眼林故事》与《飞天》


《得眼林故事》用长卷连环画的形式,描写五百“强盗”与官军战斗、被俘、受审、受刑 (全部挖去眼睛),在山中“悔过”,最后佛来说法,以至获得新眼睛并成“正果”的故事。故事宣传“强盗”也要受佛教“洗礼”,“改邪归正”才能使“受苦众生,离苦得乐”,最后达到“成佛”。这里把敢于反抗、起来打破封建统治秩序的劳动人民,污蔑为“强盗”,企图通过“佛法无边”的宣传,从精神上彻底解除他们的武装。而且把反抗的人民画得丑陋,把官军画得清秀俊美、神气活现。这些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反映。
285窟成于西魏大统四——五年(538—539年),是敦煌石窟中有绝对纪年,保存完好,色彩鲜丽的石窟之一。《得眼林故事》外,还画有飞天、力士、说法图,以及窟顶上的驾鹤仙人、人首鸟身的羽人等。
从艺术表现来看,它继承北魏晚期的作风,在形象塑造上,凡是“正面”的(包括佛、菩萨、官军以及成了“正果”以后的“强盗”)都具有“秀骨清像”的特点。这种“秀骨清像”开始风行于南朝的宋、齐时期,流风及于北魏晚期中原的雕刻 (如龙门石窟佛像)和绘画 (如今存的线刻画),逐渐也影响到敦煌。线条用的是匀称挺劲的铁线描,特别表现在官军的衣纹和马的描绘上,显得洗练简洁。而飞天的下裳与飘带,则用快速流利的线条,以表现临风飞扬的运动感,显示作者在用线方面娴熟卓越的技巧。用色方面也比较丰富,使用颜色不下十种,虽已有些脱落,还是觉得浓艳夺目。而外轮廓主要用浅赭色勾勒,内部转折线多用灰色也有用白色的,比之单纯的墨线来,更容易取得统一的效果。



更多同类【历代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