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敦煌莫高窟第276窟,隋·壁画《文殊菩萨》

17.敦煌莫高窟第276窟,隋·壁画《文殊菩萨》图片(共1张):
17.敦煌莫高窟第276窟,隋·壁画《文殊菩萨》

17.敦煌莫高窟第276窟,隋·壁画《文殊菩萨》


此窟在1948年发现,因长期堙埋,壁画未变色。龛外西壁,北画维摩,南画文殊,各立于一株大树下,没有侍从及听众。可能是“维摩变”一种早期的形式。
文殊像高1.40公尺,神态文雅,举手作与维摩相对辩答之状。精神面貌特别是手的细部表现得生动准确。
全画用棕色线条勾描,线描占居主要地位。线条如衣带等处有较明显的顿挫,但仍属于“密体”的细致描法。面相烘染上,与北魏的画法不同,而是集中在面颊等凸出部位的红色,向四面晕开。正是元·汤垕《画鉴》中所说的隋·展子虔的“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的方法。
壁画以土红作底色,棕色线描,加上青、绿等色,整个调子非常统一而富丽。这也是《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所说的: “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 (子虔) 、郑(法士)之流是也。”说明属于中原展子虔、郑法士的画风已经传到敦煌。
这一隋代壁画文殊像,显示了传统的民族风格,继西魏之后,进一步消化了外来因素,完全摆脱北魏的肆野风格,开始形成新的形式,开启了唐代的雍容作风。
画面作为衬托的大树、远山与丛林、花草,也很值得注意。画山勾而无皴,有渲染,丛林树叶用色笔点出; 画花草、树,勾勒填色。是可以联系唐代李贤、李重润等唐墓壁画,来探索其发展和变化的。



更多同类【历代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