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历代绘画 > 正文

155.清·龚贤《夏山过雨图》
历代绘画

155.清·龚贤《夏山过雨图》


清初,南京的画家中比较著名的有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八人,他们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创造,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但因在同一地区,都负有一定的声誉,画史上称为“金陵八家”。而八家之中,以龚贤的成就最大。
龚贤(1618—1689),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半田、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寓寄南京清凉山,晚年以卖画为生。工画山水,反对单纯追摹古人,主张从自然出发进行创作,山水画多取材于南京一带的实景。他的画派既与“四王”截然不同,也有别于金陵的其他画派。他吸收了董源、米氏父子、吴镇、沈周用墨的优良传统,在观察与描写大自然的实践中,对墨的运用作出了新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用墨技法。他运用宋人的“积墨”法,画树木山石总是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极为浓重,以较强烈的黑白对比和虚实浓淡的变化画出山林的远近层次,显出空间的深远,阳光的照临,表现秋林、寒林、晴林、烟林、雨林、朝林的不同状貌。其传世代表作有《千岩万壑图卷》、《木叶丹黄图》、《岳阳楼图》、《夏山过雨图》等。著有《画诀》、《柴丈画说》、《半千课徒画稿》 等。
《夏山过雨图》(南京博物院藏)纸本,水墨。前景为坡石树林,房屋,中、远景为层叠山峦,中间留空白作云气。树的枝干用淡墨勾皴,不作渲染,显得较亮; 树叶点、染数遍,所谓点浓叶法,即用中锋直点、横点、介字点等,画出树的种类,遍遍皆为上浓下淡,“一遍点,二遍加,三遍皴,便歇了,待乾又加浓点,又加淡点一道,连总染是为七遍”; 山石不露棱角,也皴染多遍,掺用披麻、豆瓣、小斧劈等皴法,石块上白下黑,分出阴阳。从而表现了山林的苍润与浑厚,描绘了夏季雨后山林苍翠如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