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北京老画报 > 正文

北京《晨报》创办的《星期画报》
北京老画报

1925年9月7日,北京《晨报》创办了《星期画报》,社址在北京宣门内大街181号 ,《晨报》社负责编辑、出版、发行。由于徐志摩曾主持《晨报》副刊,因此《星期画报》有较多对他及陆小曼、凌叔华等的报道,而“《晨报》被难纪念号”,则在全面报道1925年11月29日《晨报》馆被砸被烧的同时,也为一些留存至今的疑问找到了答案。


“报道时事、提倡艺术”是《星期画报》的办刊宗旨。图片占三分之一,有时事、书画、雕刻、金石、脸谱、考古、世界
建筑、名胜风景、人体摄影、电影、戏剧等;文字包括时事报道、历史故事、轶闻趣事、艺术家小传、文物研究、电影批评、戏剧介绍等。
《星期画报》属综合性刊物,周刊,每周日出版,道林纸,铜版印刷,4开本一大张,三版,中缝将一、三版隔为8开,二版为4开一大版,这样与众不同的版式设计有其整体感好、大气的优点,也有不便装订的缺点。画报为《晨报》的附属,在随刊附赠的同时,在全国各地也有其代销处。约于1928年6月出刊至第136期后停刊。


时事报道是画报的一大特色,如《徐树铮于1925年12月29日被刺杀于廊坊》、1926年1月17日《法权会议开幕式》、同年2月18日夜8时《日大使日置益,宴俄大使于北京饭店,外长王正廷、丹麦公使作陪》、同年2月27日《学工各团体在天安门举行反英讨吴示威大会》、同年3月29日《鹿钟麟在今雨轩招待新闻界》《李彦青故宫拍卖之情景》等一些社会事件,《星期画报》都以图文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1926年10月26日,在段祺瑞执政府的提议与主持下,中国与英、美、法、日等国的代表共同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关税特别会议。段祺瑞政府意图通过这次会议,收回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提高税率。但在帝国主义者的阻挠、破坏、 国内各种因素的牵制下,关税特别会议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一次完全失败的会议。《星期画报》以《关税特别会议开幕之情景》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
1925年11月29日(《星期画报》中报道的是27日)下午5时左右,《晨报》馆被游行群众砸毁并焚烧。当时针对这一事件,胡适与陈独秀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因此而发生冲突,一向温和的胡适甚至在给陈独秀的书信中说道:“如果连这一点最低限度的相同点都扫除了,我们不但不能做朋友,简直要做仇敌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指使人,至今仍有三种说法,一是反共产说,因《晨报》反共产言论所致;一是党派倾轧说,因《晨报》被视为研究系机关报所致;一是同业煽动说,因同业竞争所起。《星期画报》在1925年12月6日出版的第14期“《晨报》被难纪念号”中,以20余幅图片再现了当时《晨报》被毁后的惨状,以《〈晨报〉被难记》详细报道了事件的全过程,今天的疑问和争论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1925年10月,徐
志摩曾短暂主持《晨报》副刊,并经常在《晨报》上发表作品。因此,《星期画报》上也屡见徐志摩赠送的图 片和关于他 的 报道。如1926年4月23日,《改造》杂志社总编辑上村清敏来京访问,与中国知识阶层会晤,设宴于遂安伯胡同黄宅,宴后合影。从图片上看前排是曾以英文翻译《李太白诗集》的日本诗人小烟薰良、林风眠、凌叔华、陆小曼、小村清敏、王世杰,立者有冯友兰、丁西林、马寅初、杨振声、陈西滢、徐志摩、陈渊泉、陶孟和、高一涵、任鸿隽、唐有壬、周鲠生。这幅照片中有两位女性陆小曼、凌叔华,都是中国现代史的风云人物,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她们与其中的两个男士后来又成为夫妻,这两个男士便是徐志摩、陈西滢。徐志摩、陆小曼、凌叔华在一起的合影并不多见,因为“凌叔华是徐志摩要好的女友,自从徐与陆小曼结婚后,两个女人便不说话,不见面”。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同时在绘画上又有较深造诣,但 由于资料匮乏,对凌叔华的研究并不深入。凌叔华曾师从宫廷画师缪素筠,更得齐白石指点,举办过多次画展,但其绘画作品传世很少。《星期画报》上刊登的她的三幅早期作品,可谓弥足珍贵。而1926年7月18日《星期画报》上刊登的陈西滢、凌叔华的结婚照,连同对婚礼的介绍,更是研究凌叔华的珍贵资料:“陈西滢君、凌叔华女士于本月14日在协和礼堂举行婚礼,胡适之博士证婚。陈君为‘闲话’老手,凌女士为创作名家,可谓珠联璧合。当日胡博士演说谓:中国夫妇只知相敬而不言相爱,外国夫妇只言相爱而不知相敬,陈君与凌女士如能相敬又能相爱,则婚姻目的始得完成。闻者皆谓为结婚哲学。闻是日行婚礼后,在欧美同学会宴客,席未终,而新夫妇双双潜去,不知所之,似为避友人闹洞房也。”
提倡艺术是《星期画报》高举的一面旗帜。晴川的《古月轩瓷器》,为鉴赏文物、研究瓷器提供借鉴;子美的《当代画家小传》和多期连载的《金陵八大家山水》则再现了众多近现代画家的大师风采;“信手拈来”和“今乐府”是诗词歌赋的专栏,为文人雅士提供了附庸风雅的园地;连载知非的《宫闱琐记》,记叙清宫秘史,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云冈石佛之巨观》《罗丹雕刻》《刘海粟素描》《密讫郎其罗杰作》《吴道子观音像》以及刘海粟撰写的《玛提斯杰作》《亨利玛提斯小传》等,让读者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北海化装溜冰大会》《春节厂甸》《北平年俗》《火神庙之古董字画》《雪后北海》《茶房劫》《颐和园桃花》《燕京大学教室》等介绍北京地方特色的文章,让我们领略了浓厚的北京历史文化。
《拿破仑凯旋门》《西班牙斗牛图》《记西班牙斗牛》《美国考古队》《日本之奇异风俗》《日人相扑》等则是让国人开阔眼界,成为坐在家中放眼世界的一个窗口。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