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北京老画报 > 正文

倡导美术、汇集画家的《艺林月刊》
北京老画报

1920年,在徐世昌的资助下,北京著名画家、鉴赏家陈衡恪、周肇祥、贺金朴、金城等有感于“中国为东方文化先进之国,政俗日沦,而艺术遂奄奄无生气”,发起成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周肇祥分任正副会长。研究会以“精研书法,博采新知,先求根本之稳固,然后发展本能,对于浪漫伧野之习,深拒而严绝,以保国画之精神”为宗旨,组织画学研究、举办画展、进行美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画家。1928年1月1日,研究会又创刊了会刊《艺林旬刊》。
《艺林旬刊》由周肇祥、金城、刘凌沧等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员编辑,社址在北京宣内温家街1号。画刊虽由中国画学研究会主办,但却没有取名《中国画学研究会旬刊》,是因为他们认为画学是大众的,不是哪一个团体的;没有取书画之名而以“艺林”命名,是以此来表示广集众才之意。在提到其办刊宗旨时,画刊的发刊辞中写到:“同仁等昔年创办画会,本为中国画学前途计,绝无个人偏私之见。观于最近作品展览,南宗北宗,工笔写意,兼而有之,即是明确之表征。今兹旬刊,扩而充之,是以画学发其端,而与吾国各种美术家,提携共进,发扬光大,此同人之征意也。”多名文化名人为画刊题词,创刊号上梁启超的题词“搜妙创真”,日本名士正木直彦题词“自今艺苑花开好,长在春风和气中”。1929年12月出刊至第72期后停刊,1930年1月复刊后,更名 为《艺林月刊》,刊期另起,画刊于1942年6月出至第118期后终刊。


《艺林旬刊》,属艺术类刊物,十日刊,每月1日、11日、21日出刊,8开本,道林纸,铜版印刷,每期4版。创刊号由时任东方绘画协会中国会长的徐世昌题写刊名,此后每期刊名均由书画界名人题写。更名《艺林月刊》后,每月出刊一期,16开本,由《艺林月刊》发行所发行,和记印书馆印刷,《艺林旬刊》原班人马负 责编辑。其办刊宗旨为:“本月刊系中国画学研究会所主办,目的纯在倡导美术,所集材料,以具有美术价值为限,选择精审,考订详明,绝不滥竽充数,亦不随俗徇知。”


画刊图文并重,图片方面多为历代名人书画、金石碑刻、出土文物和古迹名胜摄影,每期都刊登一个书画界名人的肖像,配以文字简洁的人物小传;文字方面有画家新闻、画坛动态、画学理论、诗词歌赋、游记等,徐世昌连续刊登《归云楼题画诗》,周肇祥连载《东游日记》,每期卷末特设“艺苑珍闻”一栏,报道美术界重大新闻及各地新出土发现之金石碑刻、书画古玩等,如福氏古物馆成立周年纪念、中国画学研究会第十三次成绩展览会记盛及新发现之《后魏受阳武孙龙葬砖》《云冈石窟后魏比丘尼惠定造像记》等,均有资料参考价值。刊物稿件除会员所藏外,也面向社会征集。另外,画刊还大量刊发古今美术理论著述,书画篆刻、陶瓷工艺、诗词鉴赏均有涉及。 如清计楠著《端溪砚坑考》,记载端石开采历史及各坑石色泽、质地、品种优劣,如韩泰华《玉雨堂书画记》、孙星衍《平津馆鉴藏书画记》等,均有较高资料价值。因此说,《艺林月刊》是金石家、书画家及美术爱好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艺林月刊》刊登宋代崔白的《雪景花鸟》、明代米万钟的《行书》、清石涛《山水》、马伯逸的《八骏图》、韩养痴的《山水》、陈半丁的《读经图》、陈师曾的《篝镫纺读图》等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 吸引了当年活跃在京津两地的众多画家,成为京津画家的一块阵地,为促进京津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刘凌沧、田世光等和著名翻译家傅雷等的早期作品均曾刊登于《艺林月刊》,可以说,《艺林月刊》为一批青年画家和文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国著名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师刘凌沧(1908—1989),河北固安人,本名刘恩涵,字凌沧(为徐世昌总统的赐字)。他童年时随民间画工学画,1926年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师从徐燕荪、管平湖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画,后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同时从事绘画创作,并兼任《艺林旬刊》《艺林月刊》编辑。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学院。1933—1937年任北平艺专讲师,兼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1949年任职于民族美术研究所,次年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教授等职。他一生从事中国画的学习研究,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擅长古典历史画和仕女画。先后为我国培育出黄均、范曾、刘大为、李延声、胡勃等诸多成名弟子,在我国美术界为大师级领军人物。
田世光(1916—1999),字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京西海淀六郎庄。1916年10月生于北京。1937年毕业于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师承工笔花鸟画教师赵梦朱和山水画教师吴镜汀、书法篆刻教师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1938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办第十五次成绩展览会,展出了田世光用勾勒法绘制的一幅力作《竹枝伯劳》,画面上疏竹兰草簇拥着两大块山石,枯枝上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伯劳鸟,整个画面清丽工整,情趣盎然。这幅画的创作,得力于田世光对伯劳鸟的写生,还借鉴了宋代崔白的手法。这幅代表当时北京绘画创作水平的画作选登在了当年出版的《艺林月刊》第102期上,中国画 学研究会会长周养庵对此画评价颇高,称之曰:“此法三百年来未有矣。”这对当时年仅22岁的田世光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从此,他在中国画坛上得以立足。


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而闻名于世的著名翻译家傅雷(1908—1966),字 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的逮捕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他翻译的屠格涅夫等散文诗四首,曾以“小青”、“萼子”等笔名发表于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的《艺术旬刊》。1932年,他还曾为《艺术旬刊》撰写了《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文学对于外界现实底追求》等四篇文章。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